[实用新型]一种湿法脱液化气中非硫醇性硫及硫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9357.5 | 申请日: | 2019-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9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沈本贤;聂通元;陈洪兴;孙辉;童仁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一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江苏锦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8;B01D53/22;C10G70/06;C10G70/04;C10L3/12 |
代理公司: | 33102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反应器 纤维膜 液化气 复配 脱硫 纤维膜接触器 硫醇性硫 胺液罐 分离罐 胺液 硫醇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硫化物 装置结构 湿法 脱除 | ||
一种湿法脱液化气中非硫醇性硫及硫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配胺液罐,至少一级纤维膜接触器,所述纤维膜接触器包括纤维膜接触反应器和脱硫分离罐,所述纤维膜接触反应器上设有供液化气进入的进气口,且纤维膜接触反应器与所述复配胺液罐相连,用于使复配胺液与液化气在纤维膜接触反应器内相接触而脱硫;所述脱硫分离罐设于纤维膜接触反应器的底部,并与纤维膜接触反应器相连,用于分离脱硫后的液化气和含有硫化物的复配胺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没有固废产生,且能同时有效脱除液化气中非硫醇性硫、硫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化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液抽提脱除液化气中非硫醇性硫和硫醇性硫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从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常减压及催化重整等装置加工而来的液化气主要成分为C3、C4及少量C2、C5等,并含有大量硫化物。其中硫化物随着原油劣质化和高硫化,其含量越来越高,形态也越来越复杂。
通过对液化气生产装置的跟踪调查发现,液化气中硫化物主要含有几百到几万mg/m3的硫化氢,几百到几千mg/m3的硫醇,而甲硫醚、二甲二硫、羰基硫(COS)、二硫化碳(CS2)等根据来源不同,差别较大,有几个到十几个mg/m3,甚至几百mg/m3,更有甚者达几千mg/m3。
随着以液化气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要求提高,液化气产品质量亦相应提升,尤其对液化气中总硫含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不超过343mg/m3逐步到不超过100mg/m3,到不超过50mg/m3,再到目前的20mg/m3甚至更高要求的10mg/m3。随着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产量减少,液化气用于烷基化和气分原料,对其总硫要求还会提高。
为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液化气产品总硫含量要求,需要对液化气进行精制脱硫,目前液化气精制脱硫技术主要是在胺洗脱硫化氢及碱洗脱硫醇的基础上配套增设相对应的脱COS、脱硫醚、脱CS2等设施。然而从目前跟踪调查发现,硫醚、COS、CS2等非硫醇性硫的存在已经成为液化气产品总硫能否合格的瓶颈。
目前对液化气中非硫醇性硫的脱除主要针对某一类硫化物进行脱除。
针对硫化氢,目前主要采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抽提工艺,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专利如申请号为CN201410077771.0的发明专利《一种炼油厂液化气脱硫精制的装置及方法》(授权公布号为CN103805274B)、申请号为CN201210269574.X的发明专利《一种脱除液化石油气中硫化氢的装置及方法》(授权公布号为CN102757832B)、申请号为CN201520069733.0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炼厂液化气脱硫装置》(授权公布号为CN204455017U)均以纤维膜接触器或胺洗塔与纤维膜接触器组合为传质设备,并采用MDEA溶液来完成脱除液化气中的硫化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一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江苏锦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一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江苏锦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93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酸碱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酸洗池的去酸雾环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