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箱涵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91558.0 | 申请日: | 201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4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毕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光大集团大型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涵,包括箱涵本体以及分别固设于箱涵本体两端的承口与插口,相邻箱涵本体的插口能够插设于承口内侧,箱涵本体的插口端面均固接有第一密封垫,箱涵本体端面对应插口一侧的位置均固接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箱涵本体内侧对应插口的位置开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的另一端开口延伸出插口位于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相邻箱涵的接口密封性检测成本较高,且操作麻烦的问题,具有操作简单,能够降低检测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地下综合管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箱涵。
背景技术
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但钢筋混凝土应用较广,当跨径小于4m时,采用箱涵,对于管涵,钢筋混凝土箱涵是一个便宜的替代品,墩台,上下板都全部一致浇筑。
现有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225149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接口的防水方法及一种接口止水带,该防水方法包括:在距离第一箱涵接口的预定位置预设有第一凹槽,在距离第二箱涵接口的预定位置预设有第二凹槽;分别向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注入环氧树脂粘合剂;将接口止水带的两翼分别塞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待环氧树脂粘合剂凝固后,将接口止水带的两翼粘接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其中,接口止水带的两翼分别设有锚接部,该锚接部截面的横向尺寸大于接口止水带中部截面的横向尺寸。本发明的箱涵接口的防水方法,是将接口止水带的两翼粘接到箱涵接口的凹槽内完成粘接,采用接口止水带进行防水,与常规的O型橡胶圈防水方法相比,其防水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上述的这种接口止水带增加了两箱涵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箱涵接口密封性的质量,在对接完两箱涵之后,都需要进行箱涵接口密封性的检测,在对通过上述的这种通过接口止水带连接的两箱涵进形检测时,需要对箱涵的内部通入大量的水,从而检测箱涵的接口位置的密封性,这种检测方式,需要浪费大量的水,检测成本较高,且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箱涵,具有操作简单,能够降低检测成本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箱涵,包括箱涵本体以及分别固设于箱涵本体两端的承口与插口,相邻箱涵本体的插口能够插设于承口内侧,箱涵本体的插口端面均固接有第一密封垫,箱涵本体端面对应插口一侧的位置均固接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箱涵本体内侧对应插口的位置开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的另一端开口延伸出插口位于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相邻两箱涵的插口插设于承口后,通过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实现密封,当需要检测相邻两箱涵接口之间的密封性时,可以通过检测孔向相邻两箱涵承口与插口之间注入检测液或通入检测气体,由于检测孔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因而,当箱涵接口处密封严密时,检测液体或检测气体无法从相邻两箱涵的接口溢散,反之,当相邻箱涵接口密封性差时,检测液体或检测气体则可以直接从两箱涵的接口处溢散,从而使检测人员清楚的观查到相邻箱涵接口的密封性,且一旦真正出现泄漏时,可以直接通过检测孔对箱涵内注入防水砂浆,实现相邻箱涵间的完全密封,操作方便,另一方面,由于检测箱涵接口时,仅需要少量的检测液,因而也大大降低了箱涵接口的检测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涵本体的一端固接有外钢套且其另一端固接有能够插设于相邻箱涵本体外钢套内的内钢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的内钢套与外钢套相互配合能够进一步的对相邻箱涵的接口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钢套的内侧与内钢套的外侧均固接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的橡胶层能够进一步对箱涵的接口进行密封,保证外侧无法向箱涵内部渗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涵本体的两侧壁以及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两检测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光大集团大型构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光大集团大型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91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