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浆出浆口自动封闭及密实程度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7009.6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5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G01M3/36;E04G21/02;E02D15/00 |
代理公司: | 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浆口堵头 封堵材料 气体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出浆口 密实 遇水膨胀 灌浆 反滤 通孔 弹性气囊 监测装置 自动封闭 弹性膜 灌浆液 封堵 溢出 渗漏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浆出浆口自动封闭及密实程度监测装置,包括出浆口堵头、封堵材料、气体收集装置,所述出浆口堵头上开有通孔,所述封堵材料遇水膨胀或具有反滤构造,该封堵材料嵌在出浆口堵头的通孔中,所述气体收集装置为弹性膜或弹性气囊,被固定在出浆口堵头的外侧,收集经由出浆口堵头中的封堵材料溢出的气体。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是包括出浆口堵头、气体收集装置,所述出浆口堵头具有遇水膨胀特性或具有反滤构造。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灌浆出浆口的自动封堵,能够监测当发生灌浆液渗漏而引起的内部不密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浆出浆口自动封闭及密实程度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灌浆操作是建筑工程领域常见的施工作业。在通常的灌浆施工过程中,通过灌浆机或灌浆泵,使灌浆材料进入待灌浆的区域中,当灌浆材料充满灌浆区域后,会在出浆口溢出,这时需要人工采用出浆口堵头进行出浆口封堵。这种封堵方法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下,而且如果封堵不及时会造成灌浆材料大量溢出浪费。特别是,如果灌浆区域存在漏浆通道,灌浆区域内的浆液会渗漏出去,而采用常规出浆口封堵装置无法察觉,会在灌浆区域内形成孔洞,降低灌浆区域的密实度,严重影响灌浆工程质量。
因此,实用新型一种新的出浆口自动封堵装置,监测灌浆区域的密实度具有重要工程价值,并可以节约施工人力物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灌浆出浆口自动封闭及密实程度监测装置,避免了灌浆完成后封堵出浆口所导致的人力与资源浪费,同时,在灌浆完成后还可随时监测灌浆是否回流,并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检查及补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灌浆出浆口自动封闭及密实程度监测装置,包括出浆口堵头、封堵材料、气体收集装置;所述出浆口堵头上开有通孔,所述封堵材料遇水膨胀或具有反滤构造,该封堵材料嵌在出浆口堵头的通孔中,所述气体收集装置为弹性膜或弹性气囊,被固定在出浆口堵头的外侧,收集经由出浆口堵头中的封堵材料溢出的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出浆口堵头采用软质材料,安装在出浆口上并与出浆口紧密贴合,出浆口堵头上的通孔沿堵头长度方向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材料为开有若干通孔的遇水膨胀材料,所述遇水膨胀材料包括:压缩干海绵、遇水膨胀橡胶制品、遇水膨胀止水胶、膨润土、高吸水性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反滤构造的反滤材料包括:反滤土工布、滤纸、反滤海绵、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收集装置为标注有线条或图案标识的弹性膜或弹性气囊,在弹性膜或弹性气囊内的充气体积不同时,这些线条和图案标识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形态,用这些线条和图案标识的变化来监测进、出出浆口堵头的通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浆出浆口自动封闭及密实程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浆口堵头、气体收集装置;所述出浆口堵头具有遇水膨胀特性或具有反滤构造,所述气体收集装置为弹性膜或弹性气囊,被固定在出浆口堵头的外侧,收集经由出浆口堵头溢出的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出浆口堵头安装在出浆口上并与出浆口紧密贴合,出浆口堵头采用遇水膨胀材料制成,并含有若干通孔;所述遇水膨胀材料包括:压缩干海绵、遇水膨胀橡胶制品、遇水膨胀止水胶、膨润土、高吸水性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出浆口堵头安装在出浆口上并与出浆口紧密贴合,出浆口堵头采用反滤材料制成,所述反滤材料包括:反滤土工布、滤纸、反滤海绵、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收集装置为标注有线条或图案标识的弹性膜或弹性气囊,在弹性膜或弹性气囊内的充气体积不同时,这些线条和图案标识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形态,用这些线条和图案标识的变化来监测出浆口堵头的通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7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