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1451.8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8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季艳艳;曾子涵;谢菁;唐庆伟;沈雯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流板 斜管 本实用新型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装置 分离管 进水口 污油腔 下层 上层 含油污水处理 生物膜过滤 下水道堵塞 残渣过滤 动物脂肪 动植物油 分离液态 间隔设置 污水漫溢 装置结构 出水口 混合区 可去除 乳化油 上表面 石油类 下表面 斜向上 斜向下 曝气 开口 凝结 污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括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进水口相连、包括残渣过滤框和曝气件的混合区;油水分离一区,油水分离一区包括污油腔和三角分离管,三角分离管包括斜向上的第一斜管和斜向下的第二斜管,第一斜管的顶端设有与污油腔相连通的开口,第一斜管内侧设有折流板,折流板包括设在上表面上层折流板和设在下表面下层折流板,上层与下层折流板间隔设置;还包括油水分离二区和生物膜过滤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含油污水处理可达到动植物油量≤5mg/l,石油类≤5mg/l。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分离液态及凝结的动物脂肪和油脂,无需投加药剂,可解决下水道堵塞和污水漫溢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餐饮服务行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种类丰富的油烟污水,其所含的大量油脂不仅容易堵塞和腐蚀管道,还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变身为地沟油危害人们健康安全,造成油水污染严重,因此油污污水的处理迫在眉睫。
目前,油污的处理方法较多,化学分离法、电浮分离法、物理分离法等。其中,化学分离法是向含油污水中投放絮凝剂或聚集剂,其中絮凝剂可使油凝聚成凝胶体而沉淀,而聚集剂则使油凝聚成胶体使其上浮,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一种方法,但化学药剂昂贵,并且存在二次污染;电浮分离法是把含油污水引进装有电极的舱柜中,利用电解产生的气泡在上浮过程中附着油滴而加以分离,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物理分离法是利用油水的密度差或过滤吸附等物理现象使油水分离的方法,主要特点是不改变油的化学性质而将油水分离,主要包括重力分离法、过滤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气浮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超滤膜分离法及反渗透分离法等。
1、重力分离法是应用最广、最实用的一种油水分离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浮油,部分分散油、重油等与水不溶解的有害物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溶解油和乳化油。
2、过滤法分离法,可以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分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但是需要定期对滤料或者颗粒介质进行反洗,反洗产生的油污还需再处理,使用范围局限;
3、离心分离法常用的设备是水力旋流分离器,该法主要用来分离分散油,对乳化油的分离效果不太好。离心分离法设备体积小、除油效率高,但高流速产生的紊流容易将部分分散油剪碎,而且运行费用高,因此常用于处理水量少,占地受场合限制。
4、气浮分离法具有如下缺陷:1)气浮设备占地面积大,辅助设备如空压机、加药系统多,不适合餐饮、食堂等地方安装;2)气浮设备需要加药辅助,清理处理的废油含药剂渣多;3)气浮设备辅助设备多,功率偏高,对餐饮、食堂等地造成用电量成本偏高。
一般情况下采用上述方法只能将含油污水处理至三级排放标准,即动植物油量≤20mg/l,对环境对管网仍然存在污染及腐蚀问题。在低温地区时,油类与污水固化很难分离和处理,导致下水道堵塞;油水分离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表面的油污不易被清理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油脂堵塞管道、乳化油无法去除,油污去除能力低、表面油污不易清理以及设备受区域温度限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
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
混合区,所述混合区与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混合区包括设置在进水口下方的残渣过滤框和设置在混合区底部的曝气件,以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残渣过滤框与曝气件之间;以及,
油水分离一区,所述油水分离一区包括污油腔和设置在污油腔下方的三角分离管;
所述三角分离管包括斜向上设置的第一斜管和与所述第一斜管顶端相连通的斜向下设置的第二斜管;所述第一斜管的底端与第一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斜管的顶端设有与所述污油腔相连通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14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