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发热体及应用陶瓷发热体的雾化芯和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0610.2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3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欧俊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俊彪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11548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233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体 引脚 发热元件 进气通道 陶瓷发热体 连接通道 吸烟通道 用户体验 雾化器 雾化芯 连通 陶瓷 体内 外部 应用 | ||
一种陶瓷发热体及应用陶瓷发热体的雾化芯和雾化器,包括陶瓷体、发热元件,所述陶瓷体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陶瓷体的一端设有吸烟通道,所述陶瓷体的另一端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吸烟通道与进气通道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发热元件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发热元件设于进气通道内,且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设于陶瓷体的外部,可以有效防止炸油,且即使在大功率工作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口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陶瓷发热体及应用陶瓷发热体的雾化芯和雾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生活快速,电子烟逐渐替代香烟进入人们的视线,电子烟具有与香烟相似的外形和与香烟相似的口感,也能与真正的香烟一样吸出烟雾,并且电子烟不含焦油和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也不会产生缭绕的二手烟,既不影响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也不影响周围人,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电子烟产生雾化的关键部位在于雾化器,而雾化器内的核心部件是雾化芯,市面上的雾化芯主要部分为发热元件和导油棉,发热元件大多采用螺旋绕丝,外包导油棉,而发热元件和导油棉安装到支架内,然后外罩套设在支架外,由于市面上的雾化芯在发热元件加热的时候,会雾化导油棉内的烟油,当大功率工作时,导油棉会被烧焦,严重影响口感,给用户的体验度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发热体及应用陶瓷发热体的雾化芯和雾化器,可以有效防止炸油,且即使在大功率工作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口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发热体,包括陶瓷体、发热元件,所述陶瓷体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陶瓷体的一端设有吸烟通道,所述陶瓷体的另一端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吸烟通道与进气通道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发热元件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发热元件设于进气通道内,且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设于陶瓷体的外部。
具体地,所述发热元件模内成型于陶瓷体的进气通道内。
具体地,所述发热元件为网状结构,所述发热元件的垂直投影为开口的多边形,所述开口朝向陶瓷体的中心。
具体地,所述发热元件为螺旋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陶瓷发热体的雾化芯,包括支架、正电极、负电极、绝缘环,所述陶瓷体设于支架内,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连通吸烟通道的雾化口,所述支架的外壁设有进油口,所述绝缘环设于支架的下端,所述正电极设于绝缘环的下端,所述第一引脚穿过绝缘环与正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与支架绝缘,所述第二引脚与支架电性连接,所述支架与负电极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雾化芯的雾化器,包括吸嘴、注油环、储油仓、旋转环、底座,所述底座和注油环分别设于储油仓两端,所述雾化芯设于储油仓内,且雾化芯的下端密封固定在底座内,所述注油环内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储油仓连通,所述注油环的外壁设有靠近注油孔的注油口,所述旋转环的外壁设有与注油口对应的旋转口,所述旋转环转动设于注油环内,通过转动旋转环使注油孔呈打开或闭合状态,所述吸嘴设于旋转环上,所述吸嘴经旋转环、注油环与支架上端的雾化口连通。
具体地,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注油环设有导烟通道,所述旋转环设有雾化通道,所述固定件固定设于导烟通道内,所述雾化通道转动卡接于固定件的外壁。
具体地,所述注油环内壁设有止挡件,所述旋转环的外壁设有与止挡件配合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槽与止挡件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底座的外壁设有进气孔,所述支架下端的外壁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孔通过进气口与进气通道连通。
具体地,所述支架下端的外壁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底座的内壁抵接,且挡板位于进油口和进气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俊彪,未经欧俊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0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