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窄缝内侧端面孔加工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9384.6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8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潘亦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亦宁 |
主分类号: | B25F3/00 | 分类号: | B25F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侧 端面 加工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窄缝隙内侧端面孔加工工具,包括动力装置、动力换向装置、夹头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上设有控制装置、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换向装置上设有换向结构和换向输出轴;所述夹头装置上设有连接端和装夹端,这种结构的特点是,通过三个模块的组合达到实现窄缝内侧端面孔加工的能力,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用安全稳定,相比于传统加工工具无法在窄缝内加工,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加工角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隙内侧端面孔加工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产品加工及安装时,有时会遇到在窄缝内侧端面上加工或修整孔,由于窄缝尺寸较小,大功率钻孔工具尺寸较大,难以放入窄缝内,尺寸较小的钻孔工具功率太小加工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完成加工。如果窄缝是由两个零件装配形成的,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将零件拆开再进行加工。如果窄缝是一个零件上的,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修改设计。这两种情况常规解决方案都会增加零件加工制造的周期,最终导致产品成本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在缝隙内侧端面孔加工工具,该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功率强劲,使用稳定可靠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解决窄缝内侧端面孔加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窄缝隙内侧端面孔加工工具,包括动力装置、动力换向装置、夹头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上设有控制装置、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换向装置上设有换向结构和换向输出轴;所述夹头装置上设有连接端和装夹端。这种结构的特点是,通过三个模块的组合达到实现窄缝内侧端面孔加工的能力,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实用安全稳定。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动力装置采用电动机或压缩气体驱动的转子来提供动力,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动力输出轴进行启停控制,包含且不限于正反转控制、转速控制或扭矩控制。
更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换向结构由锥形齿轮一、锥形齿轮二、锥形齿轮三构成,所述锥形齿轮一设于动力输出轴的端部,所述锥形齿轮三设于换向输出轴的端部,所述锥形齿轮一、锥形齿轮三均与锥形齿轮二啮合,所述换向输出轴来输出扭矩,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换向输出轴在锥形齿轮二所在平面上成β(0°<β<180°)角度的夹角。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的扭矩通过换向结构换向至换向输出轴来输出扭矩,且所述动力换向装置中的换向结构或组合形式并不限定于这一种齿轮结构;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不与换向输出轴的轴线平行,便于大功率电机的布置,降低工具整体长度,使之可以伸入窄缝内加工。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连接端连接换向输出轴,所述装夹端上装夹有所需加工器具。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夹头装置可以夹持不同规格的钻头、丝锥、打磨抛光头等工具,适用性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在窄缝内侧端面进行孔加工的加工工具,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电钻工具,便于大功率电机的布置,降低工具整体长度;连接有专用夹头,可以夹持不同规格钻头、丝锥、打磨抛光头;相比于传统软轴,能够传递较大扭矩,并且齿轮传扭的刚性连接比传统软轴易于操控,相比于传统加工工具无法在窄缝内加工,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加工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换向装置与夹头装置连接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亦宁,未经潘亦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9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料抓取装置及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消化科取样检测封存储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