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网循环泵驱动配置方式的采暖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6600.1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82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苗井泉;黄汝玲;张书迎;高绪栋;刘刚;李延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01D15/10;F01K17/02 |
代理公司: | 37221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网循环泵 背压式汽轮机 发电机 拖动 采暖供热系统 乏汽排 供热站 做功 热网 供热 能量梯级利用 热网循环水泵 电动机驱动 调速装置 配置方式 同轴布置 小汽轮机 驱动 背压式 高品质 减速箱 抽汽 同侧 采暖 电厂 发电 | ||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热网循环泵驱动配置方式的采暖供热系统,包括背压式汽轮机及同轴布置的热网循环泵和发电机;所述热网循环泵和发电机可以布置于背压式汽轮机的同一侧或两侧,通过减速箱或调速装置与背压式汽轮机连接,所述背压式汽轮机拖动发电机和热网循环泵运行;当热网循环泵和发电机布置于同侧时,发电机也可兼做电动机驱动热网循环泵。所述背压式汽轮机做功后的低品质乏汽排入供热站,用于热网供热。本公开采暖供热系统,它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充分利用电厂采暖抽汽的高品质能量既拖动背压式小汽轮机进行发电,也能驱动热网循环水泵,做功后的低品质乏汽排入供热站,用于热网供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网循环泵驱动配置方式的采暖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厂采暖的过程中,一般的能量传递流程为:热电厂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同时将其抽汽或排汽的热量加以利用,向热网输出热量,当抽汽或排汽参数较高时,直接用于供热,就会造成能量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
发明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为利用这部分能量,近几年来热网循环水泵逐渐改为蒸汽驱动,驱动用完的乏汽再用于供热,实现能力的梯级利用。但在某些机型中,抽汽参数高达1MPa,可用于驱动的能量高于热网循环系统用能时,就需要考虑额外的方式对多余的高品质能量进行消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实施例子提供了一种热网循环泵驱动配置方式的采暖供热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合理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施例子中,公开了一种热网循环泵驱动配置方式的采暖供热系统,包括定速运行的背压式汽轮机及布置于同侧热网循环泵和发电机;
所述背压式汽轮机通过减速箱连接至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通过调速装置连接至热网循环泵,所述背压式汽轮机拖动发电机和热网循环泵运行;
所述背压式汽轮机做功后的低品质乏汽排入供热站,用于热网供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启动阶段,所述发电机也可作为电动机带动热网循环泵运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电机为异步电动发电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供热抽汽一部分输出至所述背压式汽轮机,拖动背压式小汽轮机进行发电,一部分直接进入供热站,用于热网供热。
另一实施例子中,公开了一种热网循环泵驱动配置方式的采暖供热系统,包括定速运行的背压式汽轮机及布置于两侧热网循环泵和发电机;
所述背压式汽轮机的一端通过调速装置连接至热网循环泵,所述背压式汽轮机的另一端通过减速箱连接至发电机;
所述背压式汽轮机做功后的低品质乏汽排入供热站,用于热网供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电机为异步电动发电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供热抽汽一部分输出至所述背压式汽轮机,拖动背压式小汽轮机进行发电,一部分直接进入供热站,用于热网供热。
再一实施例子中,公开了一种热网循环泵驱动配置方式的采暖供热系统,包括根据热网循环泵的要求变速运行的背压式汽轮机及布置于两侧热网循环泵和发电机;
所述背压式汽轮机的一端连接至热网循环泵,所述背压式汽轮机的另一端通过减速/调速装置连接至发电机;
所述背压式汽轮机做功后的低品质乏汽排入供热站,用于热网供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电机为异步电动发电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供热抽汽一部分输出至所述背压式汽轮机,拖动背压式小汽轮机进行发电,一部分直接进入供热站,用于热网供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6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