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交流电过负荷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4316.0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1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戴欢;束沁冬;沈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诚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5/04 | 分类号: | H02H5/04;H02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电 接触器 继电器 过负荷保护装置 无线传输模块 远程报警功能 本实用新型 温控开关 过负荷 电气安全技术 电压变化信号 过负荷保护 交流电供电 控制信息化 云端服务器 供电 电气火灾 输入导线 温度过高 温度恢复 用电现场 保护箱 断开 接通 采集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气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交流电过负荷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箱、交流电接触器、温控开关、继电器和NB‑IoT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温控开关监测交流电供电输入导线温度控制交流电接触器,当导线因过负荷负载导致温度过高时断开供电,当导线温度恢复正常时接通供电,以避免发生电气火灾;同时,使用继电器采集交流电接触器电压变化信号,经由NB‑IoT无线传输模块向云端服务器报告用电现场导线是否发生过负荷负载事件,实现交流电过负荷保护控制信息化;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交流电过负荷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保障居民安全用电是基本的民生要求,防范电气火灾是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民生工作。因过负荷引起的火灾是电气火灾事故中一个主要原因,所述过负荷是指当导线中通过的电流量超过安全阈值时,引起导线的温度持续升高;当导线过负荷时,将会加快导线绝缘层的老化,当严重过负荷时,导线的温度不断升高,容易引起导线绝缘层发生燃烧,从而造成火灾事故。特别是在老小区中,电路老化,负载能力下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电器产品愈加丰富,很容易导致电路超负荷运行,因而如何有效地监测导线的过负荷情况,是保障居民用电安全的基本需求。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交流电过负荷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辅助管理人员监控、维护用电现场。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交流电过负荷保护装置,解决居民用电安全及管理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交流电过负荷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箱、交流电接触器、温度开关、继电器和NB-IoT无线传输模块;所述保护箱顶面设有活动卡接保护箱盖,左侧壁与右侧壁分别设有输入导线接孔和输出导线接孔,左侧壁下方设有天线接孔,下端外部两侧延伸设有固定槽口,内部下端左侧、中间和右侧位置分别设有固定槽口;所述交流电接触器固定设于所述保护箱内部下端右侧位置;所述温度开关设于所述交流电接触器左侧上方;所述继电器固定设于所述保护箱内部下端中间位置;所述NB-IoT无线传输模块固定设于所述保护箱内部下端左侧位置;所述温度开关电性连接所述交流电接触器;所述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交流电接触器;所述NB-IoT无线传输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交流电接触器和所述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交流电接触器左侧设有入线主触点、控制线圈触点和入线辅助触点,右侧设有出线主触点和出线辅助触点。
优选地,所述温度开关监测交流电供电输入导线温度,并通过连接所述交流电接触器的辅助接点,与所述交流电接触器构成过负荷保护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检测所述交流电接触器电压变化,输出开关量。
优选地,所述NB-IoT无线传输模块设有开关量输入接口,输入接口与所述继电器输出相连,所述NB-IoT无线传输模块输出端连接有天线,所述NB-IoT无线传输模块依次经过天线、NB-IoT基站与远程服务器通信。
(三)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测交流电供电输入导线的温度,判断供电输入导线是否过负荷运载;当因为持续过负荷运载,导致供电输入导线的温度上升达到阈值时,温度开关控制交流电接触器断开主线路,停止供电,避免发生危险,同时继电器通过检测交流电接触器的电压变化,输出供电断开信号,经由NB-IoT无线传输模块向远程服务器报告发生导线过负荷事件;当供电输入导线温度恢复到安全范围,温度开关控制交流电接触器接通主线路,恢复供电,同时继电器通过检测交流电接触器的电压变化,输出供电恢复信号,经由NB-IoT无线传输模块向远程服务器报告供电恢复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苏州诚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苏州诚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4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