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72940.7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0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玄伟;柳长江;邢国起;李珊珊;王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C3/04;E04B1/58 |
代理公司: | 37255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石誉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61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钢管柱 钢梁 横向安装槽 横向加强板 竖向安装槽 连接端板 连接螺栓 加强板 竖向 本实用新型 两侧面 方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混凝土柱 伸出 承载能力 节点构造 装配式 内腔 浇筑 填充 混凝土 装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构造,方钢管柱内腔浇筑填充有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的端部设有连接端板,两个钢梁的连接端板通过第一连接螺栓分别与方钢管柱相对的两侧面固定连接,方钢管柱相对的两侧面和连接端板上均开设有横向安装槽和竖向安装槽,方钢管柱和钢梁之间设有横向加强板和竖向加强板,横向加强板从方钢管柱一侧的横向安装槽插入并从方钢管柱对侧的相应的横向安装槽伸出,横向加强板与钢梁通过第二连接螺栓固定连接,竖向加强板从方钢管柱一侧的竖向安装槽插入并从方钢管柱对侧的相应的竖向安装槽伸出,竖向加强板与钢梁通过第三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承载能力强、装配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构造。
背景技术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属于是一种典型的组合节点,与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强的优点,与钢框架结构相比,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具有刚度高、抗侧能力好、稳定性高以及抗火性能好的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2016)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的连接建议采用外环板式或内隔板式刚性连接。
外环板式刚性连接节点通过承受拉压力的上下环板形成的力偶抵抗梁端弯矩,利用肋板、穿心钢板等构件传递剪力。该类型的节点具有传力路径简洁明确、初始刚度大、承载能力高、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能够实现“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设计目标,但是节点的用钢量大、焊接操作较多,因此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较大,会对节点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内隔板式刚性连接节点由设置于钢管背部传递剪力的内隔板和用以传递弯矩的焊接在管壁上的端板及连接螺栓组成,具有荷载传力简洁明确,构造措施简单,方便建筑效果处理的特点。由于内隔板焊接于管内对焊接质量要求较高,同时管内设置内隔板将会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产生影响。
外环板式刚性连接节点和内隔板式刚性连接节点的连接均需要现场施焊,其连接强度受焊接质量的直接影响,对于两层以上建筑节点的焊接施工属于危险系数较大的高空作业,施工条件差、风险性高,质量难以把控,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影响了施工周期。
螺栓连接式节点也是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经常采用的一种连接形式,这种节点通过穿过钢管混凝土柱的螺栓来传递梁端拉力从而传递弯矩,通过焊接在钢管上的端板及连接螺栓来传递剪力,具有传力路径明确,通过螺栓连接,无需现场施工焊接,施工要求简单,并且对混凝土浇筑质量影响不大的特点,但是节点区连接构件较多,螺栓是浇筑于混凝土之中,螺栓的紧固需要等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之后方可进行,存在施工面交叉重叠,对工人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施工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施工工艺难度较大,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不利于提高施工速度,构件可重复利用度低,同时直接影响着结构施工的速度以及装配化程度。因此,工程实践中需要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受力性能良好、且修缮时便于替换易损构件的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构造,具承载能力强、有装配化程度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构造,包括:
方钢管柱和钢梁,所述方钢管柱内腔浇筑填充有混凝土形成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学院,未经潍坊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29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受力体系
- 下一篇:多功能半灌浆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