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祛斑笔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3929.4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6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婕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H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林佰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2 | 代理人: | 孙宁宁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祛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祛斑笔,属于美容器械技术领域,传统的祛斑祛斑笔均采用尖锐笔头刺穿皮肤的方式进行涂药,患者的体验效果极为不佳的问题。它包括纤维笔尖和导管,所述纤维笔尖上端与导管下端插接,所述纤维笔尖为片状结构。本技术方案纤维笔尖能够将预涂与皮肤表面的药物进行吸收或将存在于导管内的药物浸出,并在通过纤维笔尖对皮肤通过按压或剐蹭等方式进行按摩时,持续释放药物,不用刺穿皮肤也能得到较高的药物吸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美容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祛斑笔。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个人外貌仪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美容产业也由此不断壮大,传统的祛斑笔均采用尖锐笔头刺穿皮肤的方式进行涂药,患者的体验效果极为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祛斑笔。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祛斑笔,包括纤维笔尖和导管,所述纤维笔尖上端与导管下端插接,所述纤维笔尖为片状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纤维笔尖本身结构为多孔疏松质地,具有高效的吸附作用和透水功能;使用时,可以通过在皮肤表面预涂药物或将药物灌输于导管内,纤维笔尖能够将预涂与皮肤表面的药物进行吸收或将存在于导管内的药物浸出,并在通过纤维笔尖对皮肤通过按压或剐蹭等方式进行按摩时,持续释放药物,不用刺穿皮肤也能得到较高的药物吸收效果,同时,片状结构的纤维笔尖具有两个横截面较小侧边和两个平面,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具需要调节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用方便且适用面更加广泛。
进一步限定,所述纤维笔尖两侧边厚度小于纤维笔尖中部厚度,使纤维笔尖两侧边形成刃口,使纤维笔尖作为按压面时具有更小的接触面,同时使纤维笔尖的两个平面向两侧倾斜,增加其表面宽度,使通过表面按压时具有更大的接触面。
进一步限定,所述纤维笔尖下端两侧边为逐步向内收拢且相交的斜边,在相交处形成一个具有两个斜边的尖角,当需要使用纤维笔尖侧边对皮肤进行剐蹭时,该尖角的两个斜边将形成倾斜的接触面。
进一步限定,所述纤维笔尖下端两侧相交处斜边为向外凸出的弧形边,使两个斜边呈弧形的平滑面,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限定,所述纤维笔尖上端设有一体的柱状插接头,且通过柱状插接头与导管插接,柱状插接头与导管下端插接,能够将导管下端进行封堵,防止导管内的药物过量流出。
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手柄和尾管,所述手柄套于导管外,所述尾管下端套于手柄上端外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导管外通过固定手柄的形式,更加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且通过设置尾管用于遮盖导管上端的结构,是导管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利于保持导管的清洁,防止导管内容药物被污染。
进一步限定,所述导管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出手柄上下两端,所述导管采用塑料等透明材质制成,透明材质制成的导管使内部的药物存量能够通过视觉观察,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纤维笔尖能够将预涂与皮肤表面的药物进行吸收或将存在于导管内的药物浸出,并在通过纤维笔尖对皮肤通过按压或剐蹭等方式进行按摩时,持续释放药物,不用刺穿皮肤也能得到较高的药物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笔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婕,未经王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39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长卷画作展示的装置
- 下一篇:线切割防电火花纹寻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