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及防撒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5499.1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13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41166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杨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10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胃肠减压器 固定结构 胃管 平衡容器 面颊 装置使用 引流液 鼻贴 套件 圆柱形腔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 紧密贴合 双重固定 床单位 内盒体 外盒体 中空的 脱开 溅出 内圈 外漏 工作量 鼻子 衣物 护理 配备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及防撒溅装置,包括固定结构套件、加固保护套和胃肠减压器平衡容器。固定结构套件包括鼻贴固定结构和面颊固定结构;加固保护套内部形成中空的圆柱形腔体结构;胃肠减压器平衡容器由外盒体、外圈、内圈和内盒体组成。该装置使用鼻贴固定结构和面颊固定结构双重固定胃管的方法将胃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和面颊处,防止胃管脱落;同时该装置使用加固保护套,让保护套与胃管和胃肠减压器的连接处紧密贴合,避免了胃管与胃肠减压器脱开而造成引流液外漏;该装置还配备有防止胃肠减压器倾斜的胃肠减压器平衡容器,防止引流液撒漏或者溅出,减少了衣物、床单位的污染和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及防撒溅装置。
背景技术
胃肠减压是将胃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在负压和虹吸原理的作用下将胃内容物引出患者体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胃肠道内的气体或液体吸出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部伤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胃管的有效固定,是减少长期留置患者因再次置管而增加痛苦的关键,也是疾病治疗的需要。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关键是胃管固定。胃管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胃管留置的时间和患者的舒适。传统胃管固定通常使用一种固定方法,胶布粘性不强、患者鼻腔分泌物、汗液较多致鼻部潮湿而增加胃管脱落的风险。
胃肠减压患者在使用胃肠减压器时,没有专门的胃肠减压器收纳装置,胃管与胃肠减压器连接不牢,胃肠减压器倾斜、侧翻等因素容易导致引流液撒漏,污染衣物、床单位,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引流液气味污浊,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胃肠减压患者在使用胃肠减压器时,通常需要患者下地活动,以便于加快肠胃蠕动,提高对气体和液体的吸引效率,加快对病情的治疗效果。此时,通常是由患者直接手持胃肠减压器,进行随身携带或者固定。但是,通过手持胃肠减压器的固定方法,会对病人的活动产生极大的不方便,尤其是需要同时进行输液治疗的时候,病人的双手就会都受到限制,无法自由活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及防撒溅装置,该装置使用双重固定胃管的方法,防止胃管脱落;同时,该装置使用加固保护套,让保护套与胃管和胃肠减压器的连接处紧密贴合,避免了胃管与胃肠减压器脱开而造成引流液外漏;该装置还配备有防止胃肠减压器倾斜的胃肠减压器平衡容器,防止引流液撒漏或者溅出;胃肠减压器平衡容器上还设有挂绳,可挂于患者脖子上,解放患者的双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胃肠减压器固定及防撒溅装置,包括固定结构套件,所述的固定结构套件包括鼻贴固定结构和面颊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保护套和胃肠减压器平衡容器;
所述的加固保护套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均含有若干个连接件以及与连接件相匹配的凹槽,第一套体的连接件与第二套体的凹槽匹配连接,第一套体的凹槽与第二套体的连接件匹配连接,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围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腔体结构,腔体内壁与胃管和胃肠减压器的连接处紧密贴合;
所述的胃肠减压器平衡容器由外盒体、外圈、内圈和内盒体组成,外盒体外边缘呈螺纹状,外圈内边缘呈螺纹状,外盒体外边缘与外圈内边缘螺纹匹配,外圈和内圈相连接,并可以绕第一转轴转动,内圈和内盒体相连接,并可以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夹角呈9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圈内壁在水平方向上两端对称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的内圈外壁在水平方向上两端对称设有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与第一凹槽相耦合连接,第二突起与第二凹槽相耦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5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