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气流量计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3653.1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1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马军;雷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俊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10;A61M11/00;A61L2/10;G01F15/00;G01F15/12 |
代理公司: | 泰州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5 | 代理人: | 曾涛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山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气 流量 计量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氧气流量计量检测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与安装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计量器,所述安装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储气箱,所述安装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安装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紫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紫外线灯杀菌不加入任何化学药剂,因此它不会对水体、空气和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防止杀菌消毒时污染氧气,通过冷凝管将消毒后的温度下降,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病人在使用的时候受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气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氧气流量计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百分之四十八,是丰度最高的元素,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目前市场上医疗用气极为重要量装置。
目前市场上的传统的氧气流量计,结构简单,安装箱内所摆放的氧气流量计混乱,造成医护人员使用不方便,对杀菌消毒过于麻烦,且对特殊病人输氧时加雾用药比较麻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氧气流量计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氧气流量计量检测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氧气流量计量检测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与安装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计量器,所述安装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储气箱,所述安装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安装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与安装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消毒箱,所述消毒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消毒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所述消毒箱的内部放置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贯穿紫外线灯并与第一螺母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管远离第一螺母的一端与第二螺母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母的底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远离第二螺母的一端贯穿安装箱的内顶壁并延伸至安装箱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母的底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出气管远离第一螺母的一端与电磁阀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所述电磁阀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电磁阀的一端贯穿过滤箱左侧面并延伸至过滤箱的内部,所述过滤箱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出气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与计量器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所述计量器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计量器的一端与储气箱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所述储气箱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储气箱的一端贯穿安装箱的内侧壁并延伸至安装箱的右方,所述安装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加热块,所述储水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耐热板,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控制阀,所述进水管远离储水箱的一端贯穿安装箱的内顶壁,所述储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二进气管远离储水箱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固定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的正面通过两个合页固定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氧气流量计量检测装置能够通过把手将密封门紧闭,防止灰尘进入安装箱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俊,未经林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36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保温隔声减振楼面
- 下一篇:通风百叶性能测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