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内饰革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1994.7 | 申请日: | 2019-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2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戴协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协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 | 分类号: | B32B3/30;B32B27/08;B32B27/40;B32B27/3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台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板 粘合层 汽车内饰革 聚氨酯花纹层 本实用新型 基层 凸块设置 凸块 粘结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革,包括发泡板基层,粘合层、TPU层以及聚氨酯花纹层,所述粘合层设置于发泡板基层上,所述TPU层通过粘合层与发泡板基层粘结,所述聚氨酯花纹层设置于TPU层上,所述发泡板基层靠近粘合层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TPU层对应发泡板基层的凸块设置有与之相对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种汽车内饰革能够不需要人为进行对应就可以使得汽车内饰革内部的层与层之间完全对应覆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革。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用户们对车内各种物品的细节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饰革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公告号为CN2018634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汽车内饰革,包括基材、聚氨酯发泡层、乳化液固化层以及聚氨酯花纹层。其中,聚氨酯发泡层设置于基材之上,乳化液固化层设置于聚氨酯发泡层上,聚氨酯花纹层设置于乳化液固化层上。这种防水汽车内饰革具有生产简便、外形美观、防水性能好的特点。但是,这种汽车内饰革在生产时,需要人为的将乳化液固化层与聚氨酯发泡层完全对应粘合,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较为不便。
目前市面上基本都是采用TPO与电子交联聚乙烯进行粘合制作成汽车内饰革,这种产品在隔温、隔热、耐磨性能上不是很好,作为户外的交通工具,这样的车用内饰革比较容易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粘合汽车内饰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内饰革,包括发泡板基层,粘合层、TPU层以及聚氨酯花纹层,所述粘合层设置于发泡板基层上,所述TPU层通过粘合层与发泡板基层粘结,所述聚氨酯花纹层设置于TPU层上,所述发泡板基层靠近粘合层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TPU层对应发泡板基层的凸块设置有与之相对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发泡板基层上涂抹或覆盖粘合层,然后将TPU层覆盖在粘合层上,等待粘合层将发泡板基层以及TPU层粘结在一起,其粘结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之后,将聚氨酯花纹层涂覆在TPU层上,通过负压压纹成型。当操作人员需要需要将TPU层与发泡板基层相对应覆盖重叠时,通过TPU层上的凹槽与发泡板基层上的凸块相对应契合,从而使得TPU层能够与发泡板基层完全重叠覆盖,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降低,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合层为液体粘合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液体粘合层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将粘合层处于液体状态时涂抹在发泡板基层上。液体粘合层的设置使得粘合层的形状不固定,涂抹在发泡板基层上时能够与发泡板表面的凸块相契合,形成粘合层薄膜完全覆盖在发泡板基层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合层为胶水层,所述的胶水层材料为PUR或者环保水性胶,所述的发泡板基层(1)为电子交联聚丙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胶水的粘度与流动性较好,且短时间内就会固化而使得粘合效果迅速加强,PUR(加强型聚氨酯)或者环保水性胶在二次加工时不会因为熔点过低而熔化;电子交联聚丙烯与TPU粘合有效替代了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TPO和电子交联聚乙烯材料粘合的产品,使汽车内饰革的隔温、隔热效果更好,同时耐高温性能也更高,耐磨性更强而不会被轻易划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与凹槽均为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凸块与凹槽均设置为圆弧形,使得粘合层涂抹在凸块上时不容易使得粘合层液体进入死角,使得粘合效果最佳。同时,圆弧形的设置提高了凸块与凹槽之间的接触的表面积,圆形接触面积在同等条件下最大,使得粘合区域增大,提高粘合效果。另外,圆弧形设置能够使得凸块与凹槽之间的配位难度更低,不容易卡死,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以及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速度,在粘合层固化之前就能够实现发泡板基层与TPU层之间的粘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协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协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1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缓冲夹层板
- 下一篇:一种复合纤维增强型单面粘防水卷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