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导体感应线圈紧固件侧部锁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7237.2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4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梁树海;林国梁;邱健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莱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61022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翁角***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件 支撑座 锁紧机构 安装座 容纳槽 通孔 螺柱 对称 两侧中间位置 半导体感应 本实用新型 线圈紧固件 操作便利 工作效率 配合设置 设计结构 锁紧装置 固定的 铭牌 底端 螺座 便利 贯穿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导体感应线圈紧固件侧部锁紧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一侧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内部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内部设有加工件,安装座上设有位于容纳槽内部的通孔一和位于通孔一一侧的通孔二,支撑座的两侧中间位置对称设有与加工件连接的锁紧机构一,支撑座的两侧对称设有位于锁紧机构一两侧的锁紧机构二,支撑座的顶端一侧设有铭牌区,锁紧机构一包括贯穿支撑座的螺柱,螺柱的底端设有螺座。有益效果:通过锁紧机构二的配合设置,提高了对加工件固定的稳定性,进而为加工件的操作带来了便利,本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有效的实现了对加工件的保护以及提高了对加工件后期加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感应线圈加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半导体感应线圈紧固件侧部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感应线圈系统又叫闭路电磁感应集体助听系统,它是最早使用的一种集体助听技术。此种助听系统由主控台及预先安置在教室、家庭等室内场所的环状感应线圈、个体助听器组成。可以传输外接有线话筒或调频无线话筒的言语信号,也可以传输收录机、电子琴、电视机的音频信号。目前,在对半导体感应线圈进行加工时,需要将加工件放置在操作治具中,需要工作人员将加工件用手按住进行固定,进而会导致加工件在加工时出现偏移,进而导致加工件的加工质量不过关,导致资源浪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导体感应线圈紧固件侧部锁紧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导体感应线圈紧固件侧部锁紧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设有加工件,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内部的通孔一和位于所述通孔一一侧的通孔二,所述支撑座的两侧中间位置对称设有与所述加工件连接的锁紧机构一,所述支撑座的两侧对称设有位于所述锁紧机构一两侧的锁紧机构二,所述支撑座的顶端一侧设有铭牌区,所述锁紧机构一包括贯穿所述支撑座的螺柱,所述螺柱的底端设有螺座,所述螺柱的外部环绕设有螺纹一,所述螺纹一的内部设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远离所述螺座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防护垫一,所述螺柱远离所述螺座的一端两侧对称设有与所述防护垫一连接的紧固杆,所述紧固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护垫一内部的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垫一的横截面为倒置的T形结构,所述支撑座的两侧中间位置均设有与所述螺柱相适配的锁紧孔。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二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有限位板一和位于所述限位板一下方的限位板二,所述限位板一和所述限位板二之间贯穿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的外部设有螺纹二,所述限位板一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螺纹二相适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杆的底端设有防护垫二,所述锁紧杆远离所述防护垫二的一端设有防滑套。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一的面积小于所述通孔二的面积,且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均为圆形结构,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容纳槽均由矩形结构和对称设置的弧形结构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通孔一和通孔二,便于使得加工件位于容纳槽内部进行固定,当对加工件进行加工时,有效的避免了打孔装置对安装座造成摩擦而损坏,进而实现了对装置的保护,通过设置的螺座、螺柱、螺纹一、衔接杆、凹槽、防护垫一和紧固杆的配合使用,便于使得螺柱对加工件进行固定,进而使得防护垫一与加工件的侧壁接触,进而有效的避免了对加工件侧壁的划伤,保护了加工件的外观,同时通过锁紧机构二的配合设置,提高了对加工件固定的稳定性,进而为加工件的操作带来了便利,本设计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有效的实现了对加工件的保护以及提高了对加工件后期加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莱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莱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7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