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2392.5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4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张汾燕;李悦;李德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余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125200 辽宁省葫芦***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脑 撑开 扩张器 | ||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包括透明扩张器本体、蓝色管和钝头针芯,所述透明扩张器本体包括第一重叠端、连接端和第二重叠端,所述连接端设置于第一重叠端和第二重叠端之间,所述第二重叠端的内侧中间位置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卡齿条,所述第一重叠端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倾斜设置,所述卡扣远离第二重叠端的一侧设置于卡齿条中,所述透明扩张器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蓝色管,所述蓝色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一侧设置有输气口,所述蓝色管的中间位置粘贴有扩充球囊,且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连通扩充球囊的进气口,所述钝头针芯前端为实心结构,且与透明扩张器本体的内侧壁直径相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
背景技术
当病患出现颅内血肿、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肿瘤时,需要对病患进行治疗,即需要清除颅内的血肿、积水和肿瘤,需要使用吸引导管将颅内血肿、积水和肿瘤抽出。在治疗之前需要将患者的颅骨破开,利用颅脑扩张器撑开脑组织到达病灶。而现有的颅脑撑开扩张器扩张程度为固定的,并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扩张器的扩张程度,不方便临床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颅脑撑开扩张器扩张程度为固定的,并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扩张器的扩张程度,不方便临床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包括透明扩张器本体、蓝色管和钝头针芯,所述透明扩张器本体包括第一重叠端、连接端和第二重叠端,所述连接端设置于第一重叠端和第二重叠端之间,所述第二重叠端的内侧中间位置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卡齿条,所述第一重叠端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倾斜设置,所述卡扣远离第二重叠端的一侧设置于卡齿条中,所述透明扩张器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蓝色管,所述蓝色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一侧设置有输气口,且所述输气口上连接有输气管,且所述输气管设置于蓝色管的内部,所述蓝色管的中间位置粘贴有扩充球囊,且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连通扩充球囊的进气口,所述钝头针芯前端为实心结构,且与透明扩张器本体的内侧壁直径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明扩张器本体采用医用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气管和输气口均采用 PE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扣与卡齿条相互匹配,所述输气管的外端一侧通过通用接头连接有注射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重叠端的顶端间隔均匀的设置有刻度,所述透明扩张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可撕透明管,且所述可撕透明管上设置有反向刻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扩充球囊为医用扩充球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颅脑撑开扩张器,通过将透明扩张器本体分为第一重叠端、连接端和第二重叠端,并在透明扩张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扩充球囊,通过向扩充球囊内部通气,使得扩充球囊变大,利用扩充球囊将透明扩张器本体的第一重叠端和第二重叠端撑开;通过在第二重叠端的顶端设置有刻度,方便医生查看透明扩张器本体的扩张程度,方便医生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透明扩张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第一重叠端和第二重叠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扩充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的钝头针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颅脑撑开扩张器蓝色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余,未经李德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23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耐磨梭织面料
- 下一篇:一种倍捻机新型三连体旋转式张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