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穿过溶洞的灌注桩施工的钢筋笼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1055.6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9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卜庆海;黄星星;覃友贵;汤昌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代理公司: | 44356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江文鑫;周婷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段 布体 金属网体 连通口 笼体 溶洞 灌注桩施工 环绕布置 钢筋笼 桩孔 混凝土 穿过 本实用新型 钢筋笼结构 混凝土灌注 对齐布置 施工成本 岩溶地区 灌注量 内壁 外周 覆盖 灌注 连通 阻隔 下放 节约 施工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溶地区灌注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穿过溶洞的灌注桩施工的钢筋笼,桩孔与溶洞连通,形成有连通口,用于穿过溶洞的灌注桩施工的钢筋笼结构包括笼体,笼体具有与连通口对应的连通段,连通段的外周环绕布置有布体,布体覆盖整个连通段,连通段的内壁设有环绕布置有金属网体,金属网体覆盖笼体的连通段;当钢筋笼下放至桩孔后,布体与连通口对齐布置。混凝土灌注时,在金属网体和布体的配合阻隔下,混凝土不会从笼体的连通段涌入连通口进入溶洞,从而极大的节省混凝土的灌注量,从而节约施工成本;另外,金属网体以及布体的材料较为低廉,灌注施工可靠、经济合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溶地区灌注桩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穿过溶洞的灌注桩施工的钢筋笼。
背景技术
在岩溶地区施工灌注桩时,桩孔常常需要穿过溶洞,这样桩孔与溶洞连通,形成连通口,在桩孔内下沉钢筋笼,钢筋笼具有与溶洞连通的连通段,灌注桩成桩过程中,极易漏浆、缩颈和塌孔;另外,大量的混凝土会从连通段涌入连通口并填充溶洞,造成混凝土的超灌量大、充盈系数高、造成混凝土的极大浪费,导致工程造价过高。
目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下放钢筋笼前,在钢筋笼的笼体的外周设有护筒,钢筋笼下放至桩孔后,护筒封堵连通口,这样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不会从连通段涌入连通口进入溶洞,避免造成混凝土的浪费。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钢筋笼的笼体的外周设置护筒,护筒会影响钢筋笼的下放,另外,为保证钢筒对混凝土的阻挡作用,需要设置范围较广的护筒,同时护筒的材料较为昂贵,导致工程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穿过溶洞的灌注桩施工的钢筋笼,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溶洞灌注施工的工程造价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于穿过溶洞的灌注桩施工的钢筋笼,桩孔与溶洞连通,形成有连通口,用于穿过溶洞的灌注桩施工的钢筋笼结构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具有与连通口对应的连通段,所述连通段的外周环绕布置有布体,所述布体覆盖整个连通段,所述连通段的内壁设有环绕布置有金属网体,所述金属网体覆盖所述笼体的连通段;当所述钢筋笼下放至所述桩孔后,所述布体与所述连通口对齐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网体具有多个网孔,所述钢筋笼具有多个笼孔,所述网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笼孔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笼体包括多个竖向布置的竖向筋以及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竖向筋呈环绕间隔布置,所述加强筋呈环形布置,且分别与多个所述竖向筋连接,多个所述加强筋沿着竖向筋的轴向依序间隔布置;所述金属网体分别连接所述加强筋和所述竖向筋。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竖向筋与相邻的所述加强筋围合形成所述笼孔,所述笼孔与所述网孔呈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网体朝所述笼体的内部拱起。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网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笼体的连通段的上方,所述金属网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笼体的连通段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布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笼体的连通段的上方,所述布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笼体的连通段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布体呈绷紧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布体分别连接所述加强筋和所述竖向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穿过溶洞的灌注桩施工的钢筋笼,由于金属网体和布体分别覆盖了笼体的连通段,当钢筋笼下放至桩孔时,金属网体和布体分别与连通口对齐;这样,进行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在桩孔内自下朝上灌注,在金属网体和布体的配合阻隔下,混凝土不会从笼体的连通段涌入连通口进入溶洞,从而极大的节省混凝土的灌注量,从而节约施工成本;另外,金属网体以及布体的材料较为低廉,灌注施工可靠、经济合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10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