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糊树脂干燥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1037.8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6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岳嵘;刘秀生;张林松;刘刚;李慧;尚乃武;裴美芳;潘国刚;尹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9/08 | 分类号: | F28B9/08 |
代理公司: | 34112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1602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水槽 多级缓冲 分支管道 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 出水口 进水口 热水泵 冷凝水回收系统 隔板 干燥冷凝水 出水总管 错位设置 干燥蒸汽 内部隔板 上下间隔 输送水泵 故障率 糊树脂 回流管 排放管 上端部 阀门 增效 架设 出口 配合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糊树脂干燥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包括有冷凝水槽,冷凝水槽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干燥冷凝水出口,且管道中安装有阀门,冷凝水槽的下方架设有与其配合的多级缓冲冷凝水槽,冷凝水槽的出水口与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多级缓冲冷凝水槽内分布有上下间隔错位设置的隔板,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热水泵,热水泵的出水总管连接有分支管道,其中一个分支管道为工程用水排放管,另一个分支管道为回流管,回流至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上端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一个多级缓冲冷凝水槽、内部隔板结构以及管线的改造,不但减少了浪费,而且还降低了输送水泵的故障率,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糊树脂产品生产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糊树脂干燥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糊树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吨树脂蒸汽耗2.0吨,产能按照7万吨/年计算,就会有14万吨冷凝水产生,目前冷凝水是输送到公用工程,供水处理车间使用,其采用的槽结构是:φ1200×4520×10,材质是碳钢,目前蒸汽冷凝水温度80℃左右,通过打开人孔可以看出内部表面氧化严重,另外底部有黄色污泥物,但由于水槽液位不稳定,水质浑浊,经常不能输送,有1/3的时间,冷凝水被排放到下水道,排放到下水道,不能回收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另外输送泵也是经常发生故障,又增加了维修成本,因此,我们决定对其进行攻关,为公司节能降耗做出贡献。而且另外输水泵故障率也高,造成维修费用增加,因此决定对干燥冷凝水回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通过优化工艺流程,以及蒸汽冷凝水槽改造,最终达到了目标值,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糊树脂干燥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不但减少了浪费,而且还降低了输送水泵的故障率,由一个星期维修一次,降到3个月一次,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糊树脂干燥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包括有冷凝水槽,所述冷凝水槽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干燥冷凝水出口,且管道中安装有阀门,冷凝水槽的上方设有排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槽的下方架设有与其配合的多级缓冲冷凝水槽,所述冷凝水槽的出水口与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且管道中设有阀门,所述多级缓冲冷凝水槽内分布有上下间隔错位设置的隔板,所述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热水泵,所述热水泵的出水总管连接有分支管道,其中一个分支管道为工程用水排放管,另一个分支管道为回流管,且管道中安装有控制阀,回流至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上端部。
所述的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底端部连通有排污管道,且排污管道上安装有排污阀。
所述的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底端部设有人孔清洗孔,且安装有封板,所述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顶端部安装有人工观察孔,且安装有透明盖板。
所述的多级缓冲冷凝水槽与热水泵之间的管道中安装有排出阀,且排出阀后端的管道上连通有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上安装有排污阀。
所述的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顶端部还连接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其上方的冷凝水槽。
所述的多级缓冲冷凝水槽的出水端的侧壁上安装有液位变送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增加一个多级缓冲冷凝水槽、内部隔板结构以及管线的改造,不但减少了浪费,而且还降低了输送水泵的故障率,由一个星期维修一次,降到3个月一次,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1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