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6237.6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4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腔 检测管 二氧化碳气体 本实用新型 防水透气膜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含量检测 红外传感器 反射系数 红外光源 检测 连通 探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氧化碳含量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它包括检测管,所述的检测管内设有检测腔,所述的检测腔的一端设有红外光源,另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在检测管上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的防水透气膜与检测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立的检测腔,对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得到较高的反射系数,从而能够准确探测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氧化碳含量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
背景技术
车内空气质量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度,如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严重时会使人失去知觉。因此,在某些型号的车中,设有二氧化碳含量检测器,通常是采用红外光源与红外传感器配合进行检测,但现有技术中,红外光源与红外传感器直接设于车内某一区域,对红外光源没有较高的反射系数,使得空气进入检测腔体后,红外传感器无法准确探测出腔体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就导致整体二氧化碳传感器产生了较大偏差,检测结果无参考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包括检测管,所述的检测管内设有检测腔,所述的检测腔的一端设有红外光源,另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在检测管上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的防水透气膜与检测腔连通。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防水透气膜位于红外光源和红外传感器之间。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红外光源和红外传感器固定在检测腔内,所述的防水透气膜固定在检测管的外壁上。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腔、红外光源和红外传感器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管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检测管的两端封闭,检测管内壁为光滑的圆柱面。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腔、红外光源和红外传感器的光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管上设有若干连通检测腔的进气孔,防水透气膜压设在进气孔上,且防水透气膜与检测管外壁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中,所述的检测管上设有引线孔,引线孔上覆盖有密封盖,红外光源连接有引脚,引脚穿过引线孔并延伸到检测管外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独立的检测腔,对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得到较高的反射系数,从而能够准确探测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2、检测管采用独立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检测管1、检测腔2、红外光源3、红外传感器4、防水透气膜5、进气孔6、引线孔7、引脚8、短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二氧化碳气体检测腔体组件,包括检测管1,所述的检测管1内设有检测腔2,所述的检测腔2的一端设有红外光源3,另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4,在检测管1上设有防水透气膜5,所述的防水透气膜5与检测腔2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6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内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电路
- 下一篇:一种具有螺旋腔体的气体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