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空间临时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4920.6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5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董晓;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4G25/06 |
代理公司: | 21218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龙骨 主龙骨 临时支护结构 主龙骨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 顶端支撑部 连接套件 加肋 立柱 底座 地下施工技术 螺栓 便于安装 底座中心 地下空间 地下施工 节约资源 金属制成 立柱顶部 立柱截面 绿色环保 螺栓调节 有效解决 重复利用 可回收 中空状 支撑 垂直 外部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空间临时支护结构,属于地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支座、立柱、主龙骨连接件、顶端支撑部、主龙骨、副龙骨连接套件、副龙骨、螺栓;所述支座由底座、加肋支撑、支座中柱组成,底座呈矩形,支座中柱呈矩形,位于底座中心,加肋支撑呈梯形且位于支座的中心;立柱截面呈矩形,内部为中空状,位于支座中柱的外部,通过螺栓调节高度;所述主龙骨连接件、顶端支撑部均位于立柱顶部;主龙骨通过固定在两立柱之间,副龙骨连接套件位于主龙骨上;副龙骨与主龙骨垂直。本实用新型的临时支护结构形式简单,便于安装,整体结构由金属制成,重复利用可回收、节约资源、绿色环保,有效解决地下施工过程中施工复杂且浪费资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空间临时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利用除了传统地面空间以外,地下、空中、水底将逐步纳入建设的范畴。地下空间的开发在解决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步行通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分流地面拥挤的人群及交通。此外,现代地下空间还集商业购物、影院娱乐、动植物观赏等休闲功能于一体。
地下空间是指主体建筑埋于地表以下,集商城、交通、停车场、人防地铁等建筑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的统称。地下空间是对城市上下部空间综合利用的结果,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如下:
(1)从环保防灾的角度看,绿地、广场、景观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具有能为客流提供避暑挡风的功效;挖掘地下空间的防护潜能,设置立体化直通楼梯,沟通地面上人员援救或是地面下的人员逃生,将地下空间作为疏散点,使人防、消防、防灾有效结合起来,使土地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2)从城市空间结构看,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对土地的需求急剧扩张,但是长期以来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难以优化空间布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城市的用地紧张,是目前优化城市空间利用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3)从土地利用价值的角度看,城市的立体化发展在多个不同的水平层面上创造了城市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城市的空间容量,提高了城市的使用效益,实现了土地更高的使用价值。特别是由轨道交通引导的地下空间开发是新城建设地下空间的重要原因。交通与商业间相互促进,赋予土地更高的使用价值,其结果必将大大推动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地面的土地资源逐渐难以满足使用的需求,国外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地下空间的开发进行探索。地下空间的利用在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立体再开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80年代以前,受当时经济和科技水平所限,我国极少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基建项目往往局限在人防、仓储等用途,开发规模小,土地利用效率非常低,且多以地下室的形式进行建设,采光和通风都无法达到舒适的要求。仅有极少部分综合商场,建设了地下室,并作为商业用途。
80年代初期,部分商场把人防地下室、地下储藏室改造为商业用途,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地下商业逐渐受到了关注。如广州南方大厦就是当时的代表者,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地下商场。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进行结合城市交通改造及地铁建设的大规模地下公共空间综合开发。依托地铁建设、结合地面广场或地面景观绿化解决城市交通或区域交通,同时结合地下商业开发、增加城市道路面积、增加城市机动车停车位解决区域地下人行交通,以及城市综合管廊等都成为国内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标志。
在 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发生以前,关于大型全埋式的地下空间由于结构破坏引起的重大安全事故并不多见,并且多数破坏也属于程度较轻的损坏。但地下结构的破坏主要以地下长条线形结构以及小型供水、供电管道结构遭受破坏居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4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