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的热气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5276.0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5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尚勇 |
主分类号: | F22D1/00 | 分类号: | F22D1/00 |
代理公司: | 11348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侯蔚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656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气管 烟道 汽水箱 中心垂直线 锅炉余热回收 热气分流装置 外围 角距 内围 象限 分设 本实用新型 电磁阀接口 单独设置 地址编码 回收锅炉 电磁阀 汽水 同向 围圈 余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锅炉余热的热气分流装置。包括带有电磁阀的锅炉余热回收器,在所述锅炉余热回收器内设有由汽水箱、烟道分流气管构成的热气分流装置,并且,以汽水箱的中心垂直线为轴心,由烟道分流气管分为的外围圈组合内围圈组,分别设立在汽水箱内,且构成两个围圈组的烟道分流气管的安装位置与汽水箱的中心垂直线同向,外围圈组的每根烟道分流气管按象限22.5º角距分设,内围圈组的每根烟道分流气管按象限40.5º角距分设;在所述汽水箱中心垂直线且与外围圈组、内维圈组同一平面的位置上单独设置一根烟道分流气管;每根烟道分流气管各自具有一个地址编码,所述所有烟道分流气管与电磁阀接口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热气分流装置,尤其是一种回收锅炉余热的热气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就高温容器设备的余热回收技术而言,比较成熟的案例犹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7418577U公告了一种生产玻璃微珠中余热回收锅炉,所述余热回收锅炉下部设置有设备底座,设备底座的上部连接有圆筒状的燃烧生产室,燃烧生产室的靠下部位设置有单层或错层原料进口,在单层或错层原料进口的上方,燃烧扩散室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观察口,在燃烧生产室的上端与燃烧扩散室进行连接,燃烧生产室的筒壁管与扩散室的筒壁管用钢管相连接。燃烧扩散室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成品出口,在燃烧扩散室的外侧设置有膜式水冷壁,在燃烧扩散室的上端对称设置有汽水引出直管系,在汽水引出直管系与汽水引出管系之间,连接有顶部环形集水箱,汽水引出管系与上锅筒进行连接。燃烧扩散室、燃烧生产室的炉壁采用耐热钢管和钢板组成。
中国专利文献CN207537334U公告了一种能源再利用环保锅炉,所述环保锅炉为整体式蒸汽锅炉或者分体式蒸汽锅炉两种连接方式,所述能源再利用环保锅炉的炉壁由耐热钢管和钢板组成。由于蒸汽是多次膨胀,使得可以节省能源80%以上,还可以节约用水60%。所述锅炉采用复合物抗氧化涂层,提高了锅炉的使用寿命,经过测试,满负荷运转,不停炉,锅炉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5年。在1300℃,抗氧化率提高60%。
以上公开文献比较系统地描述了利用锅炉余热节能减排的工作态势。然而,从创造性角度出发,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在关于锅炉余热回收过程中的热气分流问题,仍有更恰当的技术方案供业内同行选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收锅炉余热的热气分流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在回收锅炉余热的同时全面地解决锅炉热机工况时的热气分流问题,在安全生产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余热被充分利用的氛围。
为此,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锅炉余热的热气分流装置:包括带有电磁阀的锅炉余热回收器,其中,在所述锅炉余热回收器内设有由汽水箱、烟道分流气管构成的热气分流装置,并且,以汽水箱的中心垂直线为轴心,由烟道分流气管分为的外围圈组合内围圈组,分别设立在汽水箱内,且构成两个围圈组的烟道分流气管的安装位置与汽水箱的中心垂直线同向,外围圈组的每根烟道分流气管按象限22.5º角距分设,内围圈组的每根烟道分流气管按象限40.5º角距分设;并且,在所述汽水箱中心垂直线且与外围圈组、内维圈组同一平面的位置上单独设置一根烟道分流气管;;每根烟道分流气管各自具有一个地址编码,所述所有烟道分流气管与电磁阀接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分流气管的外围圈、内围圈,两圈之间的间距大于一根气管的直径小于三根气管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由控制电路芯片、带有电磁阀芯的定向开关、电磁阀门接口构成,且电磁阀门接口与所述的烟道分流气管得通路接头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电路芯片具有32位地址的选码器。进一步的,所述的带有电磁阀芯的定向开关具有与所述控制电路芯片相连通的定向通道接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本装置在电磁阀的调控下可根据锅炉热气的变化情况,以分别开启或部分开启或全部开启的方式解决锅炉余热回收器中的热气分流问题,使锅炉余热利用率最大化,既节能又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尚勇,未经黄尚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5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