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2151.2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6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段继祥;李强;杨从强;夏天军;张耀;吕磊;刘甜甜;张家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12;H01M2/34;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材料 顶盖 底托板 电芯 本实用新型 电池模组 电芯内部 裸电芯 壳体 可燃性气体 安全装置 顶部开口 二次电池 负极电极 壳体内部 密封安装 吸收热量 相变反应 正极电极 发电芯 防爆阀 气体量 热扩散 热失控 通气孔 外电路 封装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顶盖、裸电芯和底托板,所述顶盖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底托板位于所述裸电芯底部,并封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顶盖上还包括正极电极组件、负极电极组件、SSD以及防爆阀;所述底托板包括本体、均匀分散在所述本体上的相变材料以及分布于所述本体上的通气孔。本实用新型利用相变材料,当电芯内部温度升高时,所述相变材料不断吸收热量,发生相变反应,产生不可燃性气体,控制所述电芯内部温度继续上升,避免热失控,另外,当气体量较大时,就会提前触发电芯安全装置,使电芯与外电路切断,达到电芯防护的效果,进一步的,在电池模组中,还能够抑制电芯之间的连锁热扩散,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括电池底托板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有力支撑。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响应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具有过充导致发热和燃烧等安全风险、价格高、回收处理困难等问题,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的提高以及正负极、电解液材料方面。
在提高安全性方面,在电池顶盖上设置有SSD和防爆阀等保护装置,在电池滥用情况下或者随着电池的使用时间增长,电池内部会发生产气和放热副反应,导致电池内容部压力和温度升高,一方面,当内压达到SSD和防爆阀的出发压力下限时,会切断电池内部连接,但即使保护装置触发后,失效电芯由于散热效果的影响仍然不可完全避免出现热失控,另一方面,由于副反应引发的热量累计使得内部温度持续升高,最终也会导致电池的热失控,这也是电池起火爆炸的主要原因,可见,电池的热管理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热管理只在动力电池模组层面有涉及到,而电芯单体层面却没有任何热管理控制,虽然说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电池滥用时,很可能会出现热失控,从而热量在相邻电池之间发生连锁热扩散,甚至是起火爆炸的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能够自行控制温度,减弱热扩撒,防止单体电池内部热积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顶盖、裸电芯和底托板,所述顶盖密封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底托板位于所述裸电芯底部,并封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顶盖上还包括正极电极组件、负极电极组件、SSD以及防爆阀;所述底托板包括本体、相变材料以及通气孔,所述相变材料均匀分散在所述本体上,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是空心的夹层结构,或多孔结构,或固体薄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变材料包裹成胶囊状装载在所述本体中空心夹层结构中,或均匀分散在所述本体的各个孔中,还可以是涂覆在所述本体薄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相变材料为一种或多种具有产气性能的吸热剂,
进一步的,所述相变材料为固体、液体或者固液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相变材料的反应温度为70~100℃;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为聚丙烯、硅橡胶、乙丙橡胶或者导热橡胶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包裹胶囊的包裹物为导热塑料或者铝塑膜,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板可以为矩形、方形、圆形、弓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2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