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89868.1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9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群;陈巧慧;胡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1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高志军 |
地址: | 317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梁 混凝土基桩 坡体 混凝土层 格子框 网络梁 混凝土 水利工程护坡 本实用新型 透水孔 河堤 石笼 填充 廊桥 坡顶 人行道 渗水 积水 美观 滑坡 河流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包括河堤和坡体;其特点是:河堤上设置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上设置有透水孔;坡体上设置有多组混凝土基桩;坡体上设置有分别对应每组混凝土基桩且与混凝土层连接的混凝土梁,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梁之间设置有混凝土网络梁体;格子框体中填充有相应形状的石笼。本实用新型在坡体上设置混凝土基桩和与混凝土基桩对应连接的混凝土梁,并在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梁之间设置混凝土网络梁体,使坡体结构牢固,不易发生滑坡;混凝土网络梁体上形成有格子框体并在格子框体中填充有相应形状的石笼,再配合混凝土层上的透水孔,使坡顶上的积水通过渗水排到河流中;多组混凝土基桩上的廊桥可以作为人行道使用,且更加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护坡。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越来越重视,民众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岸坡防护设计重点倡导生态、环保、水清、岸绿的生态型护坡结构。现在很多护坡多是在坡体上种植植被,在坡顶上可以行驶车辆和行人,然后在坡体内部设置排水管,把坡顶上的积水排到河流中,这样使得成本增高。
目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通常在河道的坡体表面设置密封的混凝土护坡或浆砌块,不利于生物的繁衍和路面的渗排水。
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护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包括河堤和坡体;所述河堤上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上设置有透水孔;所述坡体上设置有多组混凝土基桩,多组所述混凝土基桩沿坡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组所述混凝土基桩的顶端设置有廊桥;所述坡体上设置有分别对应每组所述混凝土基桩且与混凝土层连接的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梁之间设置有混凝土网络梁体,所述混凝土网络梁体上形成有格子框体;所述格子框体中填充有相应形状的石笼。
每组所述混凝土基桩包括两根基桩。
所述混凝土层的外侧边设置有护栏。
所述廊桥为木平廊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坡体上设置混凝土基桩和与混凝土基桩对应连接的混凝土梁,并在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梁之间设置混凝土网络梁体,使坡体结构牢固,不易发生滑坡;混凝土网络梁体上形成有格子框体并在格子框体中填充有相应形状的石笼,再配合混凝土层上的透水孔,使坡顶上的积水通过渗水排到河流中;多组混凝土基桩上的廊桥可以作为人行道使用,且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水利工程护坡,包括河堤1和坡体2;所述河堤1上设置有混凝土层3,所述混凝土层3上设置有透水孔4,所述混凝土层3的外侧边设置有对行人具有安全防护作用的护栏;所述坡体2上设置有多组混凝土基桩5,每组所述混凝土基桩5包括两根基桩,多组所述混凝土基桩5沿坡体2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组所述混凝土基桩5的顶端设置有廊桥6,所述廊桥6为木平廊桥;所述坡体2上设置有分别对应每组所述混凝土基桩5且与混凝土层3连接的混凝土梁7,所述混凝土梁7与混凝土梁7之间设置有混凝土网络梁体8,所述混凝土网络梁体8上形成有格子框体9;所述格子框体9中填充有相应形状的石笼。
本实用新型在坡体2上设置混凝土基桩5和与混凝土基桩5对应连接的混凝土梁7,并在混凝土梁7与混凝土梁7之间设置混凝土网络梁体8,使坡体2结构牢固,不易发生滑坡;混凝土网络梁体8上形成有格子框体9并在格子框体9中填充有相应形状的石笼,再配合混凝土层3上的透水孔4,使坡顶上的积水通过渗水排到河流中;多组混凝土基桩5上的廊桥6可以作为人行道使用,且更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898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河道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护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