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桩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6590.4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4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谢正荣;王飞;焦登强;贾鲁峰;张文亚;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B60L5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陈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体 防盗壳体 交流充电桩 密封橡胶垫 挡板 充电系统 连接插头 插头座 缓冲部 连接插 外侧壁 物联网 箱门 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 触摸显示屏 缓冲弹簧 缓冲防护 急停按钮 铰接固定 内部设置 人机交互 刷卡模块 安装板 充电桩 前表面 门锁 插拔 抵住 贴合 密封 侵入 雨水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桩充电系统,包括桩体外壳,所述桩体外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急停按钮,所述桩体外壳的前端铰接固定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刷卡模块、人机交互触摸显示屏、指示灯以及门锁,所述桩体外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防盗壳体;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密封橡胶垫,使密封橡胶垫贴合桩体外壳对防盗壳体进行密封,以达到防止雨水侵入连接插头上,对连接插头造成破坏,且通过在防盗壳体的内部设置缓冲部,缓冲部主要由缓冲弹簧和挡板组成,使挡板抵住连接插头上的插头座,对插头座进行缓冲防护,防止恶意插拔对连接插头造成破坏,从而整体提高桩体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桩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中国专利(专利号:201820519193.5,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设备充电系统),此专利使用刷卡、微信公众号、APP进行充电并且定位充电设备位置寻找设备充电,并为用户提供充电实时监控管理,充满自停,但存在一定问题。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充电桩需要外接电线,在接入电线时,电线的插座一端暴露在外部,使得插座易受到恶意插拔,且暴露在外部的插座易受到雨水的侵蚀;
2、充电桩的内部含有大量电子元件,在工作时,易产生热量,原有的充电桩直接固定在墙体上,不易将热量散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桩充电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充电桩需要外接电线,在接入电线时,电线的插座一端暴露在外部,使得插座易受到恶意插拔,且暴露在外部的插座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充电桩的内部含有大量电子元件,在工作时,易产生热量,原有的充电桩直接固定在墙体上,不易将热量散发。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桩充电系统,包括桩体外壳,所述桩体外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急停按钮,所述桩体外壳的前端铰接固定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刷卡模块、人机交互触摸显示屏、指示灯以及门锁,所述桩体外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防盗壳体,所述防盗壳体与所述桩体外壳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垫,所述防盗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防盗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座,所述插头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头电线,所述桩体外壳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壁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刷卡模块、所述人机交互触摸显示屏和所述指示灯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盗壳体共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箱门的左右两端。
优选的,所述防盗壳体与所述桩体外壳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板,所述防盗壳体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桩体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共设有两个,且均位于所述插头座的外侧壁。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部,另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呈工字型板状,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桩体外壳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滑板共设有两个,且均通过螺母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65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