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吊挂铰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0983.4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7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森;从昊;王加成;胡莹;何翔;谈志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11256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易咏梅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支点 铰接支臂 卡位件 铰链装置 限位状态 止动块 吊挂 限位 本实用新型 固定止动块 吊挂物件 方向位移 固定设置 三角关系 转动过程 转动平面 转动中心 铰接 转动 垂直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挂铰链装置。吊挂铰链装置包括铰接和两个卡位件。铰接支臂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第二固定支点和第三固定支点。第一固定支点被构造成为铰接支臂的转动中心。第二固定支点被构造成用于固定止动块。第三固定支点被构造成能够固定待吊挂物件。两个卡位件固定设置。此外,铰接支臂能够相对于卡位件转动,由此使得铰接支臂能够在止动块被两个卡位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和止动块未被卡位件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铰接支臂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制造领域的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吊挂铰链装置,其尤其适用于需要对吊挂其上的部件进行移动以检查、维护的场景。
背景技术
吊挂铰链用于悬挂短舱部件,飞机短舱在试飞中需频繁打开检查和维护,在运营中短舱也是检查、维护保养和大修都必须打开的部件。考虑维护性和限位的需要,吊挂铰链设计十分重要。
在现有飞机结构中,吊挂铰链是短舱组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图1示出了现有短舱组件的吊挂铰链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吊挂铰链由固定横梁1和铰链臂2组成。由于这种铰链安装时无定位卡塞位置,为了将短舱组件准确地安装固定于所需位置,操作人员需要多次借助于地面装置不断定位调整吊挂铰链的位置,因此短舱组件安装过程较为繁琐。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前后沿铰链轴运动的组件(如短舱组件),其安装定位更为困难。此外,在对短舱组件进行维护时,需要将其打开并定位,而现有的吊挂铰链并不能对打开后的组件进行定位作用,短舱组件需要借助独立于吊挂铰链的其他设备来固定,因此,短舱组件拆装维护过程也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吊挂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铰接支臂和两个卡位件。其中,所述铰接支臂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第二固定支点和第三固定支点。所述第一固定支点被构造成为所述铰接支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固定支点被构造成用于固定止动块。所述第三固定支点被构造成能够固定待吊挂物件。两个所述卡位件固定设置。并且,所述铰接支臂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卡位件转动,由此使得所述铰接支臂能够在止动块被两个所述卡位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和所述止动块未被所述卡位件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铰接支臂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位件分别通过第四固定支点固定,且两个所述第四固定支点形成的直线大致垂直于所述转动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支点和所述第四固定支点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卡位件的间距大于所述止动块的厚度,使得所述铰接支臂处于所述第一限位状态时也能够沿垂直于所述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固定点设有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铰接支臂被构造成具有大致为“L”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吊挂铰链装置至少包括两个铰接支臂,且所述两个铰接支臂设置于所述卡位件的不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卡位件还设有形状相同且同轴设置的长圆形通孔,两个所述卡位件被构造成能够通过穿设于所述长圆形通孔的长圆形固定件而彼此紧固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挂铰链装置包括铰接和两个卡位件。铰接支臂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第二固定支点和第三固定支点。第一固定支点被构造成为铰接支臂的转动中心。第二固定支点被构造成用于固定止动块。第三固定支点被构造成能够固定待吊挂物件。两个卡位件固定设置。此外,铰接支臂能够相对于卡位件转动,由此使得铰接支臂能够在止动块被两个卡位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和止动块未被卡位件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铰接支臂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09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