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振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1446.3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7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科;钟波;周保君;钟鑫;崔邓奇;于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0 | 分类号: | F16F9/30;F16F9/36;F16F1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板 隔振缓冲 缓冲机构 吸能 缓冲介质 本实用新型 振动能量 防护物 整体基座式 光学设备 间隔设置 精密电子 内部设置 平行移动 铰接 正对 吸收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振缓冲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正对并间隔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以及吸能缓冲机构,吸能缓冲机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铰接,吸能缓冲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缓冲介质,缓冲介质用于吸收驱使第一连接板向第二连接板的所在侧平行移动或倾斜的能量。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吸能缓冲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板或者第二连接板将吸能缓冲机构安装至被防护物需要隔振缓冲的部位上,并且通过缓冲介质吸收该部位外部的振动能量,避免了该振动能量导致被防护物产生振动,从而解决了整体基座式隔振缓冲装置无法针对精密电子光学设备中某一部位进行精准隔振缓冲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精准的隔振缓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被动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隔振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非接触式战争中,舰载精密电子光学设备,如有源相控阵雷达等的可靠运营对舰艇的生存至关重要,是舰艇核心构成之一。精密电子光学设备应保证其元器件有足够的耐振耐冲击强度,在振动冲击条件下不被破坏。
随着舰艇吨位及性能提升,为满足多功能需求,精密电子光学设备的体积和质量也在增大,结构形状也更加复杂。目前,精密电子光学设备一般是采用整体基座式隔振缓冲装置进行隔振缓冲,但是这种无差别的隔振手段,无法满足结构复杂的精密电子光学设备中不同部位的隔振缓冲要求,无法做到针对某一部位进行精准隔振缓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振缓冲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整体基座式隔振缓冲装置无法针对精密电子光学设备中某一部位进行精准隔振缓冲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振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板;
第二连接板,正对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以及
吸能缓冲机构,所述吸能缓冲机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铰接,所述吸能缓冲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缓冲介质,所述缓冲介质用于吸收驱使所述第一连接板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所在侧平行移动或倾斜的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介质为弹性胶泥,所述吸能缓冲机构还包括:
筒体;
第一端盖,封盖于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端盖的外端面上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或所述第二连接板铰接;
第二端盖,封盖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筒体围合形成有密封腔,所述缓冲介质填充于所述密封腔内;
活塞,容置于所述密封腔内;以及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紧固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二端盖,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或所述第二连接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抵顶于所述第二端盖的内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之间具有节流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开设有节流孔,所述节流孔贯穿于所述活塞的相对两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缓冲机构还包括:
第一密封圈,环设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筒体之间的接合处;
第二密封圈,环设于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筒体之间的接合处;以及
第三密封圈,环设于所述活塞杆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接合处。
进一步地,所述隔振缓冲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紧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或所述第二连接板铰接;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1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