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污水处理的嵌入式旁路增氧人工湿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6460.4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8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范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50224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殿武<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湿地单元 供氧单元 人工湿地 曝气管 溶解氧 人工湿地系统 本实用新型 溶解氧水平 污染物去除 出水回流 达标排放 运行效能 增氧效果 低成本 低能耗 高效率 嵌入式 易维护 供氧 旁路 去除 增氧 污水处理 清洗 湿地 堵塞 污水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嵌入式旁路增氧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单元和强化供氧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处理后的污水经强化供氧单元处理后再进入人工湿地单元处理直至达标排放;通过提高湿地溶解氧水平,强化对CODcr、NH3‑N的去除,破除溶解氧对污染物去除的限制,提升人工湿地的运行效能,具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特点,既克服了现有的在人工湿地中设置曝气管,曝气管易堵塞、不易清洗维护的问题,又克服了现有的出水回流液中溶解氧浓度低、增氧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同时又组合现有的两种强化供氧方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嵌入式旁路增氧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根据需要人工设计与建造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与传统的污水生化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省、能耗低、操作简单、易维护、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因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非常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DB 50/848-2018将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值分为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一级标准:CODcr≤80mg/L、SS≤30mg/L、NH3-N≤20mg/L、TP≤3.0mg/L,二级标准:CODcr≤100mg/L、SS≤50mg/L、NH3-N≤25mg/L、TP≤4.0mg/L。根据已有的人工湿地系统运行实践判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SS、TP容易达到一级标准,但CODcr、NH3-N这两个指标要稳定达到一级标准存在困难。
究其原因,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CODcr、NH3-N的去除依靠附着生长在填料、植物根系表面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异养细菌氧化分解为CO2和H2O,氨氮被亚硝化菌及硝化细菌转化为硝态氮,从而实现对污水中CODcr、NH3-N的去除。因此,氧气对人工湿地的运行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工湿地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大气自然复氧和植物输氧。对于广泛应用的潜流式湿地,由于水位在基质高度以下,大气向湿地的扩散受湿地基质的阻滞,自然复氧较差。而湿地植物光合作用能够产生的氧也是有限的,且由于夜间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系的呼吸将消耗白天累积的氧,使水中的溶解氧下降。
因此,单纯地依靠大气自然复氧和植物输氧,难以满足去除CODcr、NH3-N所需要的氧气,如何强化人工湿地的供氧,改善湿地中溶解氧水平,成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湿地内曝气和出水回流是常见的人工湿地增氧措施。湿地内曝气是在湿地基质中预埋有曝气管,对人工湿地进行曝气,但随着人工湿地运行时间的延长,湿地堵塞逐渐加剧,曝气的效果越来越差,而且曝气管也很容易被堵塞,极其不容易维护。出水回流虽然运行简单、方便,但增氧效果取决于出水溶解氧浓度,如果出水溶解氧浓度较低,出水回流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嵌入式旁路增氧人工湿地系统,具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特点,提升人工湿地的运行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嵌入式旁路增氧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单元和强化供氧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处理后的污水经强化供氧单元处理后再进入人工湿地单元处理直至达标排放。
进一步,所述强化供氧单元包括增氧池,所述增氧池池底设置有微孔曝气器,所述微孔曝气器通过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增氧池设置有溶解氧在线监测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64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