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并联长岩心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5818.1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6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乐平;仇鹤;陈小凡;高青松;雷涛;任广磊;谢志伟;贾冰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苗艳荣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岩心夹持器 连通 长岩心 回压阀 模拟气 并联 气藏多层合采 本实用新型 模拟装置 气体增压 低渗 测量 气体流量测定 气体计量仪 并联设置 高压气体 气井采气 气体流量 产气量 覆岩层 围压泵 温控器 液压泵 产气 夹持 流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并联长岩心模拟装置,该装置包含:气体增压部件,其用于提供模拟气藏流体的高压气体;若干长岩心夹持器,其并联设置,与气体增压部件连通,用于夹持长岩心;温控器,其用于控制长岩心夹持器的温度,以模拟气藏温度;围压泵,其用于控制长岩心夹持器的压力,以模拟气藏上覆岩层压力;第一回压阀,其与长岩心夹持器连通;全自动气体计量仪,其与第一回压阀连通,用于测量产气速度和产气量;以及第二液压泵,其与第一回压阀连通,用于模拟气井采气树部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通过对并联的气体流量测定有效避免因气体流量小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渗气藏采集的长岩心模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并联长岩心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渗气藏具有特殊的地质条件,普遍发育低渗致密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水饱和度高、非均质性强、低压低产等特点,这些气藏特征造成相当数量的储量未能及时投入开发。在气藏开发中后期,如何调整气藏开发方式、改进开采措施、延长气藏稳产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低渗气藏、致密气藏开发的问题之一。
目前,对于低孔、低渗气藏,为了提高单井产能和开发效益,许多生产井都采用了多层合采方式进行生产,其产气特征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数值模拟、试井分析等方法,建模数据的不确定性、数据误差和开发初期地质认识的不全面导致地质模型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进而造成以此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不准确,对于低渗气藏的模拟不够精确。
而且,现在的并联长岩心实验装置不能独立控制温度、围压、进出口压力,采用排水法对气体体积进行测量,测量出的结果有较大误差,没有一整套完整的、精准的能够对低渗气藏多层合采进行模拟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并联长岩心模拟装置,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模拟装置测量结果误差大的问题,能够通过对并联的气体流量测定有效避免因气体流量小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并联长岩心模拟装置,该装置包含:气体增压部件,其用于提供模拟气藏流体的高压气体;若干长岩心夹持器,其并联设置,与所述的气体增压部件连通,用于夹持长岩心;温控器,其用于控制长岩心夹持器的温度,以模拟气藏温度;围压泵,其用于控制长岩心夹持器的压力,以模拟气藏上覆岩层压力;第一回压阀,其与所述的长岩心夹持器连通;全自动气体计量仪,其与所述的第一回压阀连通,用于测量产气速度和产气量;以及第二液压泵,其与所述的第一回压阀连通,用于模拟气井采气树部分。
其中,所述的气体增压部件与并联设置的若干长岩心夹持部件之间设有第一压力表。
其中,所述长岩心夹持器的进气端设有:第一单向阀和进气端压力表,其出气端设有:出气端压力表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的长岩心夹持器和围压泵之间的高压管线上设有:第三压力表。
其中,所述的第一回压阀和第二液压泵之间设有:第三单向阀和第二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的气体增压部件包含:第一液压泵,以及与该第一液压泵连通的储气瓶。
其中,所述的储气瓶与长岩心夹持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的储气瓶和长岩心夹持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压力表、进气端压力表、出气端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均为无线数字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的无线数字压力表为ZHT-300无线数字压力表。
优选地,所述的无线数字压力表与控制系统无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温控器为电子温控仪。
优选地,所述的温控器控制温度为15℃~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58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