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钢混凝土梁模板自支撑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6215.7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23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辉;蔡智明;杨娟;黄仁林;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E04C3/2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板 钢筋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梁 自支撑 下端 高空作业 连接板平行 螺母 安全隐患 便于安装 两侧延伸 施工难度 垂直的 上端 钢槽 架体 拆卸 工作量 垂直 对称 穿过 施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模板自支撑体系,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与第一连接板垂直,第二连接板的下端连接有与第一连接板平行的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对称的第一钢筋,各第一钢筋的另一端分别向第三连接板的两侧延伸并均设置有与第一钢筋垂直的第二钢筋,各第二钢筋的下端依次穿过模板和各钢槽并套设有螺母。通过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另一方面,便于安装和拆卸,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再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架体的稳定性,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型钢混凝土梁模板的自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住宅建设持续空前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提高,并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已成为第一产钢大国钢结构住宅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商品化程度高,可以将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劲性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构件截面尺寸小、与混凝土握裹力强、节约混凝土、增加使用空间、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等优点,型钢混凝土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使用型钢混凝土梁时,通常是在楼层净高较大、跨度大的情况下。在支撑时,通常都是常规的高大模板支撑方法,由于本身层高高,加上型钢混凝土截面尺寸本身较大,自重更大,如果采取增加梁下立杆的方法,完成对梁下的加固支撑,此种方法将整个型钢梁荷载加在整个体系上,同时立杆的加密,导致工作量的增加,现场实际施工难度极大,甚至部分钢管不能正常搭设,模板支架搭设与预计工作量、搭设难度较大,安装与拆卸都不方便,既费时费力,达成的效果对整个支撑体系会造成极大的承重负荷,不尽人意。并且由于架体高,导致稳定性不好,晃动较大,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大,施工人员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降低工作量和搭设难度的同时提高安全性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模板自支撑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工作量和搭设难度的同时提高安全性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模板自支撑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模板自支撑体系,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的第三连接板;
所述第三连接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模板,所述模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方钢,各所述方钢的正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槽钢,各所述槽钢沿所述模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对称的第一钢筋,各所述第一钢筋的另一端分别向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两侧延伸并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钢筋垂直的第二钢筋,各所述第二钢筋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模板和各所述钢槽并套设有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中部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为一体成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模板的厚度t为15mm。
作为优选,各所述方钢与所述模板的长度相同,各所述方钢沿所述模板的宽度方向分布均匀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各所述槽钢的长度与所述模板的宽度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的个数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钢槽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垂直的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同时与各所述方钢连接,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块下方并与所述第三连接块贴合,所述第二钢筋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三连接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6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柱沉降缝模板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模板连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