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扣接功能且防锅底电磁泄漏的锅体及其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2375.4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0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通;陈劲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劲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F24C7/00;F24C15/00 |
代理公司: | 44211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体 电磁炉 卡勾 弹性导电环 支撑圈 导电 扣接 下端 体内 本实用新型 锅体外底面 电磁泄漏 均匀设置 向下延伸 防电磁 环侧面 上端 嵌有 洗锅 泄漏 转动 悬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扣接功能且防锅底电磁泄漏的锅体及其电磁炉,包括有锅体和用于锅体配合使用的电磁炉,所述锅体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保护环,所述保护环上端与锅体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环下端悬空,在所述锅体外底面沿保护环内侧嵌有弹性导电环,所述保护环下端设有四个均匀设置在保护环内侧面上的锅体内卡勾,所述环形导电支撑圈外环侧面上设有四个与锅体内卡勾转动扣接的电磁炉卡勾,使锅体与电磁炉接触紧密,锅体底部设置弹性导电环以及在电磁炉顶面上设置环形导电支撑圈,防电磁泄漏效果好,使用时可紧密接触,要洗锅等需要两者分离时又可方便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扣接功能且防锅底电磁泄漏的锅体及其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的发热原理是利用在铁质锅具中产生较高频率的涡流实现直接发热,具有发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等优点,但是由于锅体与电磁炉接触处连接不够紧密,使得电磁泄漏较大;或者是两者分离不方便,不便于搬动电磁炉;电磁炉上没有设置防止人体过于靠近电磁炉的标示;同时随着室内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防止电磁泄漏。
另一方面中式炒菜的过程中有需要经常晃锅的匀惯,以便菜品在锅中均匀分布和防止粘锅,锅和电磁炉紧密接触后不便于晃锅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扣接功能且防锅底电磁泄漏的锅体及其电磁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扣接功能且防锅底电磁泄漏的锅体,包括有锅体7,所述锅体 7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保护环9,所述保护环9上端与锅体7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环9下端悬空,在所述锅体7外底面沿保护环9内侧嵌有弹性导电环8,所述保护环9下端设有与电磁炉扣接的锅体卡扣装置。
所述锅体卡扣装置为四个均匀设置在保护环9内侧面上的锅体内卡勾10。
一种具有扣接功能且防锅体锅底电磁泄漏的电磁炉,所述电磁炉1用于与上述的一种具有扣接功能且防锅底电磁泄漏锅体配合使用,所述电磁炉1顶面上设有与弹性导电环8连接的环形导电支撑圈3,所述环形导电支撑圈3内设有防水隔热板4,所述环形导电支撑圈3高于电磁炉1顶面,所述环形导电支撑圈3外环侧面上设有四个与锅体内卡勾10转动扣接的电磁炉卡勾51。
所述环形导电支撑圈3凸出电磁炉1顶面的高度高于保护环9向下延伸的长度,所述电磁炉1前部设有电磁炉把手22,所述电磁炉1前部底面上设有两个防滑支撑脚20,所述电磁炉1后部底面上设有两个滚轮支撑脚 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锅体底部设置弹性导电环以及在电磁炉顶面上设置环形导电支撑圈,使锅体与电磁炉接触紧密,防电磁泄漏效果好,使用时可紧密接触,要洗锅等需要两者分离时又可方便分离。
2、本实用新型锅体底部设置保护环保护弹性导电环,结构简单,同时弹性导电环嵌入在锅底内,不影响外观,不易接触到其他物品引起表面变形或受到污染导致接触不良。
3、本实用新型锅体底部设置的弹性导电环的接触面有自洁结构设计,可防止接触面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变大。
4、本实用新型保护环套合在电磁炉的环形导电支撑圈上,使得锅体定位在电磁线盘正上方,有利于提高发热效率,减少电磁泄漏。
5、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电磁炉顶面有积水,也防止积水通过防水隔热板的嵌入接口处流入到电磁炉内,也有利于炉面清洁。
6、本实用新型电磁炉设置有把手,方便单手搬动,同时电磁炉把手可伸缩并标有刻度,可设定人体与电磁炉的相隔距离,并且抬起把手还可以晃锅。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劲游,未经陈劲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2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