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讯工程用电缆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9676.1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7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魏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晨光 |
主分类号: | B65H54/40 | 分类号: | B65H54/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电缆 上端 固定架 卷线 焊接 嵌套 本实用新型 嵌入设置 收卷装置 通讯工程 收卷 外端 转轴 电机 螺栓 电缆固定 电力工具 螺栓固定 万向轮 线管 把手 查找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讯工程用电缆收卷装置,属于电力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卷线桶、电机,底座的底部通过螺栓嵌入设置有万向轮,底座的左侧上端焊接有把手,底座的上端两侧焊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中间嵌入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外端嵌套设置有卷线桶,卷线桶位于固定架的内侧嵌套设置有收线圈,收线圈的外端焊接有通线管,底座的右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电缆进行电动收卷,使得收卷效率更加高效,并且可以对电缆整体进行固定,避免电缆散乱,更容易查找电缆固定的位置,方便下一次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缆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缆线收卷装置需要人们一边转动收线轮一边摆动电缆线,使电缆线均匀的缠绕在收线轮上,不仅费时费力,收卷效率也十分低下,使用十分不便,并且,在收卷后电缆线散乱在线圈外围,使其固定十分麻烦,并且在下次使用时,查找电缆线末端的位置不方便;
由于上述问题导致电缆收卷装置使用不便,因此,需要在现有的电缆收卷装置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通讯工程用电缆收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的电缆线收卷装置需要人工进行收卷,导致费时费力,收卷效率低下,电缆线收卷后散乱在线圈外围,使其固定十分麻烦,在下次使用时,查找电缆线末端的位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通讯工程用电缆收卷装置,能够将电缆进行电动收卷,使得收卷效率更加高效,可以对电缆整体进行固定,避免电缆散乱,更容易查找电缆固定的位置,方便下一次进行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讯工程用电缆收卷装置,包括底座、卷线桶、电机,所述底座的底部通过螺栓嵌入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左侧上端焊接有把手,所述底座的上端两侧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间嵌入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端嵌套设置有卷线桶,所述卷线桶位于固定架的内侧嵌套设置有收线圈,所述收线圈的外端焊接有通线管,所述底座的右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电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电机的转轴与转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卷线桶、收线圈均悬空在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收线圈与固定架之间具有小于20cm的间隔。
优选的,所述收线圈的壁面设置有三组通孔,且通孔将收线圈的两侧壁面贯穿。
优选的,所述收线圈的外端设置有缺口,且通线管呈横向设置,位于缺口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通线管的右侧上端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底部位于通线管的内部焊接有半圆形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种通讯工程用电缆收卷装置,通过设置电机的转轴与转轴固定连接,外部电源为电机提供电力来源,保障电机进行工作,电机运转后,电机的的转轴带动转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卷线桶和收线圈进行转动,使得其余电缆自动缠绕在卷线桶上,从而将电缆进行电动收卷,使得收卷效率更加高效。
(2)该种通讯工程用电缆收卷装置,通过设置收线圈的壁面设置有三组通孔,且通孔将收线圈的两侧壁面贯穿,通过在收线圈的壁面设置有三组通孔,可以在收卷时将电缆的一端从收线圈的内侧穿过,电缆从收线圈的内侧穿过后可以延伸至缺口处,将电缆横向穿入通线管中,将电缆横向穿入通线管中,通过拧紧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底部半圆形卡件契合电缆的形状,将穿入的电缆固定在通线管中,对电缆的一端进行固定,避免电缆散乱,使得电缆可以进行电动收卷,在收卷完电缆后可将电缆的末端从从收线圈的内侧穿过,对电缆的整体进行固定,避免电缆散乱,并且更快速的查找电缆的末端,方便下一次进行使用,在使用时更加的方便,通过设置三组通孔,三组通孔位于不同的高度,使得可以收卷不同长度的电缆,并且通过缺口处更易查找电缆固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晨光,未经魏晨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9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