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鲜切花包装礼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5420.3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1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姜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25/02 | 分类号: | B65D25/02;B65D85/52;B65D6/16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胡发丁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体 插花容器 包装礼盒 鲜切花 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 框架体顶部 包装纸套 包装技术领域 花架 配合状态 支撑结构 镂空结构 礼盒 撑托 底座 空腔 拆开 园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艺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切花包装礼盒,包括镂空结构的框架体、插花容器,以及包裹在框架体外部的包装纸套,所述插花容器与框架体之间具有以下两种配合状态:状态一,所述插花容器位于框架体和包装纸套围成的空腔内,并与框架体的底座可拆卸式连接;状态二,所述插花容器位于框架体顶部,并与框架体顶部设置的撑托部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鲜切花包装礼盒具有稳定的支撑结构,礼盒拆开后还能当做花架继续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艺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切花包装礼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赠送鲜花已经成为人们相互之间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此同时,鲜花的包装方式也是日新月异。目前,鲜切花较为普遍的一种包装方式是礼盒包装,礼盒包装不仅外观精美,而且配合花泥使用能够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延长观赏时间和流通寿命。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礼盒大部分都是由硬纸板或坚硬的瓦楞箱制成,且使用后一般直接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二次利用的鲜切花包装礼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鲜切花包装礼盒,包括镂空结构的框架体、插花容器,以及包裹在框架体外部的包装纸套,所述插花容器与框架体之间具有以下两种配合状态:状态一,所述插花容器位于框架体和包装纸套围成的空腔内,并与框架体的底座可拆卸式连接;状态二,所述插花容器位于框架体顶部,并与框架体顶部设置的撑托部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框架体为变形结构,所述框架体具有以下两种变化状态:状态a,框架体为竖直方向上各截面一致的柱状结构;状态b,框架体的侧壁规律弯折使框架体形成一抽象的花瓶状结构。
所述框架体包括一顶壁,所述顶壁通过多根折杆与框架体的底座连接,所述折杆由至少两根杆段铰接而成,且折杆两端分别与顶壁和底座铰接,同一折杆上的各铰接轴相互平行,且至少两根不同折杆上的铰接轴为非平行设置。
所述折杆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所述第一杆段与第三杆段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杆段的长度是第一杆段、第三杆段长度的2倍,所述第一杆段上端与顶壁铰接,第三杆段下端与底座铰接,所述第二杆段的中心与一保持架铰接。
所述折杆共设有六根,所述顶壁和底座为矩形,所述各折杆对称分布在顶壁和底座的其中一组对边上。
所述第三杆段下端设有与底座配合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且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被装配为当框架体处于状态a时,第一限位面与底座顶面贴合,且当框架体处于状态b时,第二限位面与底座顶面贴合。
所述底座中心设有能够与所述插花容器进行可拆卸式连接的容器安装座,所述容器安装座包括多个沿插花容器周向间隔设置的弹性夹片。
所述底座中心设有一旋盖,所述旋盖沿竖直方向贯穿底座设置,所述旋盖与底座可拆卸式连接,且旋盖能够从底座的底部抽出,所述容器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旋盖上。
所述保持架是由一U型杆体构成,所述各折杆的第二杆段的中心对称铰接在U型杆体的两侧杆段上。
所述包装纸套由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料的包装纸套左右两侧各设置直径为5mm-8mm的孔洞2-6个。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鲜切花包装礼盒具有稳定的支撑结构,礼盒拆开后还能当做花架继续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鲜切花包装礼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鲜切花包装礼盒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5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