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磷速分生化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4750.0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0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葛敬;李玲玲;郎秀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4;C02F3/10 |
代理公司: | 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金宝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料颗粒 除磷 速分生化球 网格结构 壳体 本实用新型 污水净化技术 壳体内部 壳体外部 孔隙率 圆球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磷速分生化球,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速分生化球除磷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除磷速分生化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填料颗粒,所述壳体为直径为120‑150mm的圆球形,表面为网格结构,且所述网格结构的空隙尺寸小于所述填料颗粒的尺寸,以阻止所述填料颗粒通过所述网格结构转移至所述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提高了填料颗粒孔隙率和表面积,提高了除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磷速分生化球。
背景技术
磷元素进入水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例如当总磷大于0.02mg/L时,水体很容易开始富营养化过程。目前,除磷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生物法、生态法、吸附法等。化学沉淀法和生物法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除磷方法,但化学法存在费用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生物法则运行操作条件较为严格,效果不稳定,出水容易出现不达标的问题;生态法是利用土地和湿地来去除废水中的磷,实际上是利用植物吸收降解磷,该法目前实例不多,而且处理效果和工艺设计都有待进一步探讨;而吸附法具有容量大、耗能少、污染小、去除快、可循环等优点,同时通过解吸还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吸附剂以及回收磷资源的目的。因此使用吸附法除磷特别重要,而吸附剂的制备和选择也很关键。目前吸附法中,研发出了用于速分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的速分生化球,它是一种可以起到生物载体作用的填料,具有容易聚集有机物、改善供氧条件和加速水质净化的功能,但是现有这类填料,通常由多个颗粒粘合成球体,粘结形成的球体通常空隙率比较低,另外粘结的颗粒容易脱落,结构不稳定,除磷效率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磷速分生化球,以解决现有速分生化球除磷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除磷速分生化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填料颗粒,所述壳体为直径为120-150mm的圆球形,表面为网格结构,且所述网格结构的空隙尺寸小于所述填料颗粒的尺寸,以阻止所述填料颗粒通过所述网格结构转移至所述壳体外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再生聚乙烯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填料颗粒由矿石或多孔植物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填料颗粒尺寸为20-30mm。
优选的,所述填料颗粒由含铁的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填料颗粒由含铁碳的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填料颗粒由含锌的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填料颗粒由高温烧结处理的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壳体由两个半球体连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设置壳体,填料颗粒不在需要通过粘结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填料颗粒之间能够保持相互独立的外表面增大吸附面积,同时填料颗粒之间的空隙率可以通过改变填料颗粒与壳体容积的比例,从而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进行调整,另外壳体直径设置为120-150mm,更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除磷效果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中除磷速分生化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4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填料阻隔器
- 下一篇:一种流化态污泥床专用出水堰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