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11261.1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87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玲;唐国军;胡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支撑板 底板 检测装置 限位组件 管材 建筑材料 本实用新型 检测 支撑 便于拆卸 定位稳定 端部连接 对称设置 横支撑板 检测应用 检测组件 建筑部件 建筑结构 使用寿命 上料 下料 支腿 保证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部件检测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由支撑限位组件,及与支撑限位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检测组件组成。所述支撑限位组件,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底部两端的支腿,及对称设置在底板上的两端的第一竖支撑板、第二竖支撑板,及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支撑板、第二竖支撑板端部连接的横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待检测管材上料、下料便捷且管材定位稳定、牢靠;2、提高管材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的精准性,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3、便于拆卸、维护,使用寿命长、减少成本投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部件检测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业是全球经济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传统意义上说,这个产业内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为了保证建筑物或者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需要所有这些行业能在一起密切协作,不同行业作出的设计必须相互协调,同时设计和生产都必须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有时候则需要按照保险公司指定的准则行事。
在管材的生产中或施工安装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如耐压测试、长期耐压测试耐环境应力开裂强度等检测,这就需要用到压力检测器械,现有的检测器械,其操作使用不便捷且待检测管材定位不牢靠,导致检测效率低、检测不精准等,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检测器械检测效率低、检测不精准及不便维护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由支撑限位组件,及与支撑限位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检测组件组成;所述支撑限位组件,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底部两端的支腿,及对称设置在底板上的两端的第一竖支撑板、第二竖支撑板,及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支撑板、第二竖支撑板端部连接的横支撑板,及对称设置在第一竖支撑板、第二竖支撑板一侧内壁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套、若干个第二限位套,及设置在第二竖支撑板内且与若干个第二限位套相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横支撑板内的气缸通孔,及设置在横支撑板内且位于气缸通孔外圈的若干个第一内螺纹孔,及与气缸通孔相配合使用的伸缩气缸,及设置在伸缩气缸一端的气缸定位座,及设置在气缸定位座内且与若干个第一内螺纹孔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第二内螺纹孔,及与若干个第一内螺纹孔、若干个第二内螺纹孔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定位螺栓,及设置在伸缩气缸另一端的外螺纹连接柱,及与伸缩气缸、外螺纹连接柱相配合使用的定位套,及与外螺纹连接柱相配合使用的圆形连接座,及设置在圆形连接座内的内螺纹定位槽,及设置在圆形连接座底面的管材限位块,其中,外螺纹连接柱的一端与内螺纹定位槽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竖支撑板一侧外壁的若干个外螺纹中空限位套,及与若干个外螺纹中空限位套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内螺纹限位密封圈。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管材限位块设置为弧形或圆形结构,其中,弧形结构的管材限位块上设置有一组加强筋块。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的直径尺寸相同,且分别大于通孔直径尺寸;所述外螺纹中空限位套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套的直径尺寸小于内螺纹限位密封圈的直径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待检测管材上料、下料便捷且管材定位稳定、牢靠;2、提高管材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的精准性,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3、便于拆卸、维护,使用寿命长、减少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1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