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同频同播铁路无线通信的安装固定一体式中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11125.2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1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汪红光;王耕捷;郭志强;雷应伟;王志平;吴兴典;邹建;张树康;李志勇;胡宇;丁磊;李涛;陈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昆明铁路局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20;H04B7/155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继设备 立柱 铁路无线通信 安装固定 支撑架 同频 底座 固定机构 天线支架 支撑杆 滑轮 拉索 套筒 本实用新型 便于携带 内部中空 双重固定 箱体铰接 上端 固连 螺丝 四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同频同播铁路无线通信的安装固定一体式中继设备,包括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立柱,箱体的四面均设有支撑架,立柱上设有天线支架,天线支架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立柱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与立柱固连,底座通过螺丝与箱体的顶部连接;立柱内部中空,并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拉索、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与箱体铰接;该用于同频同播铁路无线通信的安装固定一体式中继设备便于携带,利用拉索和支撑架进行双重固定,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不仅能够适用于固定安装平面,也可适用于车载,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无线数字通信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同频同播铁路无线通信的安装固定一体式中继设备。
背景技术
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中,利用各种通信方式进行各种信息传送和处理的技术与设备。铁路通信是以运输生产为重点,主要功能是实现行车和机车车辆作业的统一调度与指挥。但因铁路线路分散,支叉繁多,业务种类多样化,组成统一通信的难度较大。为指挥运行中的列车,必须用无线通信,因此铁路通信必须是有线和无线相结合,采用多种通信方式。
铁路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设备是重要的中间组网设备,现有技术中的中继设备多为固定式结构,部分移动式中继设备,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容易倾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易倾倒的用于同频同播铁路无线通信的安装固定一体式中继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同频同播铁路无线通信的安装固定一体式中继设备,包括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立柱,箱体的四面均设有支撑架,立柱上设有天线支架,天线支架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立柱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与立柱固连,底座通过螺丝与箱体的顶部连接;立柱内部中空,并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拉索、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设有四个,以立柱为中心均匀环形阵列分布,四根拉索的一端连接拉环,另一端分别绕过四个第一滑轮后伸入立柱内,第一滑轮内侧的立柱内部设有导向盘,导向盘的中心设有贯穿导向盘的导向孔;立柱的内部下部设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的外侧的立柱上开有出绳孔,出绳孔的上方的立柱上设有绕绳柱;立柱的上部套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下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立柱,第一套筒的中部向外凸出构成环形平台,第一套筒上套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位于环形平台的顶部,第二套筒的顶部设有固定夹板,固定夹板与第一套筒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固定夹板同样套在立柱上;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与箱体铰接,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内杆,支撑杆的横截面呈U形,开口的一侧朝向箱体,内杆嵌于支撑杆内,支撑杆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螺孔,内杆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一个螺孔,内杆的上部设有另一个螺孔,内杆插入支撑杆时下端的螺孔与支撑杆的螺孔配合,螺栓贯穿螺孔将二者固定,内杆伸出支撑杆时上端的螺孔与支撑杆的螺孔配合,螺栓贯穿螺孔将二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与立柱之间设有加强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箱体的前面设有箱门,箱门上设有门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套筒的顶面覆盖有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套筒和固定夹板均与立柱间隙配合,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间隙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套筒的一侧设有天线安装座,该天线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安装天线的插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均通过轴承连接转轴,第一滑轮的转轴固定在轴座上,该轴座固连立柱,第二滑轮的转轴支架固连立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昆明铁路局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昆明铁路局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1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