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加热包的感温光缆管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10372.0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龙;高晨彤;方玄;冯维一;苏武;赵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法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温光缆 自加热 泄漏 本实用新型 管道结构 生石灰 填充 破损 光缆 安全性能 常温液体 管道表面 监测管道 使用寿命 接头处 石灰 遇水 通电 监测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加热包的感温光缆管道结构,它包括管道(1)、感温光缆(2)和保护外壳(3);所述管道(1)表面设有不少于一根的感温光缆(2),所述管道(1)和感温光缆(2)的外部设有若干个包裹的保护外壳(3),所述保护外壳(3)的内部设有生石灰(4)填充。本实用新型在管道表面设置感温光缆,在接头处等易泄漏或损坏的地方设有一圈保护外壳,在保护外壳内设有生石灰填充,当管道破损或泄漏时,生石灰遇水起到自加热的效果,因此感温光缆得以监测到温度变化处,即管道破损泄漏处,便于在常温液体中监测管道表面,并且无需将光缆通电,提高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光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自加热包的感温光缆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光传感技术代替传统电子传感技术在煤矿、电力、消防安全和民生领域等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纤传感器与传统电子传感器相比较,具有一系列的优点:灵敏度高、耐腐蚀、传输容量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结构简便、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等。
目前在常温液体中光缆保护套的损坏或者泄露方面,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技术,但是由于光缆在遇到水分时可能会出现光缆的衰减偏大的问题,所以对液体中光缆的保护套表面检测亟待解决。在感温光缆进行温度监测时,通常需要将光纤进行通电,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降低了光纤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加热包的感温光缆管道结构,便于监测常温液体中的光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自加热包的感温光缆管道结构,它包括管道、感温光缆和保护外壳;所述管道表面设有不少于一根的感温光缆,所述管道和感温光缆的外部设有若干个包裹的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设有生石灰填充。
一种基于自加热包的感温光缆管道结构,所述保护外壳的厚度为0.5~1cm,长度为10~20cm。
一种基于自加热包的感温光缆管道结构,所述保护外壳包括相互对接的左壳体和右壳体。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管道表面设置感温光缆,在接头处等易泄漏或损坏的地方设有一圈保护外壳,在保护外壳内设有生石灰填充,当管道破损或泄漏时,生石灰遇水起到自加热的效果,因此感温光缆得以监测到温度变化处,即管道破损泄漏处,便于在常温液体中监测管道表面,并且无需将光缆通电,提高安全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光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管道1、感温光缆2、保护外壳3、左壳体3.1、右壳体3.2、生石灰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阅图1,一种基于自加热包的感温光缆管道结构,它包括管道1、感温光缆2和保护外壳3。
所述管道1表面设有不少于一根的感温光缆2,所述管道1和感温光缆2的外部设有若干包裹的保护外壳3,所述保护外壳3包括相互对接的左壳体3.1和右壳体3.2,所述保护外壳3的内部设有生石灰4填充。
所述保护外壳3的厚度为0.5~1cm,长度为10~20cm。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法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法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0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铜丝的自加热型感温光缆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灵敏度易弯折测温光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