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7981.0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4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沙;郭文月;廖钦林;韩建国;梁世雄;刘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H01M2/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52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珠板 孔口 钢珠 电池注液孔 电池加工 驱动组件 送珠机构 封口 本实用新型 挤压机构 加工装置 驱动连接 上移动 挤压 穿过 电池 驱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加工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并挤压电池的挤压机构和用于将钢珠输送到电池注液孔的送珠机构,送珠机构包括第一送珠板、第二送珠板以及与第一送珠板驱动连接的驱动组件,第一送珠板上设有供一钢珠通过的第一孔口,第二送珠板上设有供一钢珠通过的第二孔口,第一送珠板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第二送珠板上移动,以使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重叠,钢珠穿过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落至电池注液孔中。第二孔口的位置与电池注液孔对应,保证钢珠能够准确落入电池注液孔中,操作人员再对钢珠进行轻敲,从而实现电池注液孔的封口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壳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首次充电,而充电之后电池内部会反应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电池厚度轻微鼓包。此时,需要通过注液孔将气体有效排出,消除鼓包。随后,再利用加工装置对电池厚度完成挤压整形,保证电池厚度,再用钢珠封住注液孔。
现有的加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脚踏的整形气缸41、安装在整形气缸41上的底板42、与气缸导轴连接的套模组件以及设在套模组件之间的压模组件,套模组件包括两块套模43,拧紧螺丝之后,两块套模43连接,压模组件包括呈平板状的固定模431以及呈“U”型状的活动模432。操作人员手动将电池放入压模组件中,再踩脚踏使气缸轴伸出,推动其一套模43前移,带动活动模432朝向固定模431压紧,完成对电池的整形压扁。操作人员再通过镊子夹起钢珠,并放置到电池注液孔上,再通过锤子轻力平敲钢珠,完成注液孔封口操作。最后,操作人员松开脚踏,取出电池并放入物料盒。注液孔直径为1.2mm,钢珠直径为1.3mm,若钢珠放置过程由人工完成,存在钢珠放置位置不准确,易出现无钢珠及多钢珠,员工操作强度高以及生产效率低等明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池加工装置,解决人工将钢珠放置在电池注液孔上容易出错的问题。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加工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并挤压电池的挤压机构,还包括用于将钢珠输送到电池注液孔的送珠机构,所述送珠机构包括第一送珠板、第二送珠板以及与第一送珠板驱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送珠板上设有供一钢珠通过的第一孔口,所述第二送珠板上设有供一钢珠通过的第二孔口,所述第一送珠板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第二送珠板上移动,以使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重叠,所述钢珠穿过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落至电池注液孔中。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送珠机构还包括固定板以及与固定板驱动连接的运输组件,所述送珠机构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运输组件包括运输气缸以及挡板,所述挡板与运输气缸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运输气缸的本体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送珠机构还包括设在固定板上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以及分别设在第一调节孔中的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孔中的第二调节螺母,调整第一调节螺母在第一调节孔中的位置以及调整第二调节螺母在第二调节孔中的位置,可调整固定板与运输气缸的本体的相对位置。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送珠机构还包括用于储存钢珠的储物盒以及用于朝向储物盒吹气的吹气组件,所述储物盒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并且通过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孔口连接。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套模组件、设在套模组件中的压模组件以及与套模组件驱动连接的推动气缸,所述套模组件包括第一套模和第二套模,通过螺丝使第一套模和第二套模连接,所述压模组件包括活动模和固定模,当电池放置在活动模与固定模之间时,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推动第一套模,所述第一套模推动活动模朝向固定模移动,压紧电池。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活动模为U型板,所述活动模为平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7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片分条机刀头双电机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压芯包底胶自动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