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流量计的恒流式省气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5992.1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胡跃钢;周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22 | 分类号: | F16K17/22;F16K31/50;F16K4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16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计 恒流式省 气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流量计的恒流式省气阀,该省气阀包括流量计,阀体、减压阀芯组件、流量调节阀,隔膜组件,阀盖和调压组件和转换阀杆,所述流量计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端,所述隔膜组件覆盖在所述阀体的下端端面上,所述阀体的下端和所述隔膜组件安装在所述阀盖的内腔中,所述调压组件和所述转换阀杆安装在所述隔膜组件下面的所述阀盖内腔中,所述减压阀芯组件和所述流量调节阀安装在所述阀体中,所述转换阀杆用于实现所述省气阀的稳定气体流量工作方式和节省气体工作方式之间的切换。本发明带流量计的恒流式省气阀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省气阀,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流量计的恒流式省气阀。
背景技术
在一些气体应用行业中,需要对使用中的气体流量进行控制调节,如在大型构件的电焊领域中,在焊接汽车底盘时,为提高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需采用气体保护焊接。对这种焊接装置来说,焊接保护气体控制大多是采用带流量调节的浮标式流量计进行流量调节及控制。如图1所示的焊接装置可以设定气体的流量,利用经济的保护气体用量达到预期的焊接效果,但是这种焊接装置不能实现气体的稳定输出。
在另外一些气体使用领域,如利用保护气体进行物质的分析中(例如,分析化合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纯度和分子量等),除进行流量调节外还需要稳定流量。而供气气源的压力通常都会有一定的波动,设定的输出流量也会随着供气压力的波动而波动,不能完全满足分析领域中对气体稳定性的要求。大中型构件焊接中也需要用保护气体,由于焊接位置更换频繁,焊接都是采用断续的焊点方式,为节约用气,需要用电磁阀来开关气体。电磁阀只在焊接时才开启保护气体,不焊接时关闭保护气体。但在保护气体的开关过程中,由于气体压力的冲击,开启时流量冲击导致保护气体的损失很大,远高于其需求的流量。如图2所示,待气流稳定后流量才能恢复到设置大小,这样导致保护气体开启过程中浪费量较大。而大中型构件焊接中常规的流量调节只单纯地利用调节阀控制流量,但是调节阀既不能稳定流量,也不能缓冲气压冲击,流量冲击峰值较高。在一个焊接周期内累积起来的气体冲击中的保护气体浪费量仍很大。在这些情况中,稳定流量是通过监控由人工不断调节来稳定气体流量或采用昂贵复杂的电子恒流设备控制气体流量。人工调节时,劳动强度大,流量稳定性质量不高,达不到理想的工艺要求,影响质量。电子设备控制除价格昂贵外,抗干扰性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常规减压阀具有输出压自动稳定的功能,压差稳定可以借助减压阀稳定压力的方法来实现。常规减压阀输出的压力是以大气压为基准点稳定输出压力的,如图4所示。但是该减压阀只能根据大气压为基准压力设定气体的输出压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流量计的恒流式省气阀,既可以实现稳定气体流量又可以达到节省气体的目的。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流量计的恒流式省气阀,包括流量计、阀体、减压阀芯组件、流量调节阀、隔膜组件、阀盖和调压组件和转换阀杆,所述流量计安装在所述阀体端,所述隔膜组件覆盖在所述阀体的下端端面上,所述阀体的下端和所述隔膜组件安装在所述阀盖内腔中,所述调压组件和转换阀杆安装在所述隔膜组件下面的阀盖内腔中,
所述减压阀芯组件和流量调节阀安装在所述阀体上,
所述转换阀杆用于实现所述省气阀的稳定气体流量工作方式和节省气体工作方式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整体呈圆柱体形状,所述阀体在其圆柱体的纵轴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减压阀芯组件的第一安装腔,并且在其圆柱体的径向上设置有进气腔、出气腔和用于安装流量调节阀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开口位于圆柱体的下表面上;所述进气腔、所述出气腔和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位于所述阀体的圆柱体外圆周表面上,并且这些腔的底部靠近圆柱体的中心纵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5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眼球追踪的视距检测自动变焦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