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6715.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0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生;陈守强;毕思玲;黄延琴;武少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70 | 分类号: | G16H50/70;G16H10/60;G06F16/21;G06F16/28;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500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算法 中药 疗效 统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涉及中医治疗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将现有的中药治疗医案进行结构化;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用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中药治疗基础库;通过所述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疗效特征;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并将结果存入到结果库中;以药方作为查询元素从结果库中获取疗效统计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构建中医治疗病案的大数据,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通过对病人对疾病的诊疗次数来反推其使用药方治疗效果,从侧面体现药方对疾病的治疗的有效程度,从而使其成为药方治疗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医疗技术,中医治疗方式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为熬制中药进行治疗,借助多种药材组成配方进行熬煮,通过患者饮用中药来调和人体,从而实现疾病治疗。
作为去看病的患者,通常不会对看病疗效做出反馈。作为医生而言,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并不容易直接获取所开药方的治疗效果。只能根据个人的经验去判断药方的使用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
其技术方案为,S1、将现有的中药治疗医案进行结构化;
S2、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
S3、用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中药治疗基础库;
S4、通过所述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疗效特征;
S5、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并将结果存入到结果库中;
S6、以药方作为查询元素从结果库中获取疗效统计结果。
优选为,所述S1中对中药治疗医案的结构化方法为,
S101、定义多维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
S102、根据S101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对应中药治疗医案进行元素拆分;
S103、将拆分后的医案数据按照元素结构组成结构化的中药治疗医案信息。
优选为,所述S2中,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具体为,按照结构化后的元素信息将原中药治疗医案转换为数据形式;通常来说,中药治疗医案包括病症、治疗用配方,将医案的各个信息转换为数据形式,从而方便对医案数据进行管理;
所述S3为将S2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为中药治疗基础库。
优选为,所述S4中,通过所述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治疗特征,药方治疗特征包括药方组成特征,病症特征,疗效特征;
通过中药治疗基础库中的数据,提取病案信息,病案信息包括病人信息,病种信息、药方组成信息;
所述病种信息包括疾病信息,疾病信息包括疾病名称及对应中医诊疗的疾病体现形式,即通过望闻问切获得疾病表现;
药方组成信息为药方使用的药材信息;
通过所述病人信息,病种信息,药方组成信息,提取疗效特征;
所述疗效特征为根据某一病人对应的某一个病种去医院治疗的次数,来统计药方疗效,以该病人去某一医院第一次诊疗某一病种为起始,以获取一个药方后的诊疗次数进行统计,其后续时间中,去医院诊疗同一病种次数值越低,则证明其使用该药方的治疗配方效果越好。诊疗次数统计的医院为该病人去过的所有医院的诊疗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6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型场效应管及其静电放电结构
- 下一篇:限流阀的关闭油量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