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确定车载单元的安全状态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2316.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4 | 分类号: | H04W4/44;H04W4/35;H04W4/80;G07B15/06;G08G1/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白晓晰 |
地址: | 10019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确定 车载 单元 安全 状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车载单元的安全状态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对电子标识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车辆的第一电子标识;对车载单元中的车辆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车辆的第二电子标识;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向车辆的车载单元发送交互信息,以促使所述车辆单元基于所述交互信息生成第一响应消息;将所述第一电子标识和第二电子标识进行比较,当第一电子标识和第二电子标识不同时,促使车载单元根据第三通信协议向与车载单元一同被粘贴在车辆的预定位置处的易碎电子标签发送信号,以促使所述易碎电子标签基于所述第三通信协议的信号生成第三响应消息;当预定时间内没有从所述车载单元接收到第三响应消息时,促使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处于失效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确定车载单元的安全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采用电子、通信、信息处理等技术手段使车载单元(OBU)与高速公路路侧单元(RSU)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后台进行收费处理,从而完成车道收费的自动化。ETC技术应用的普及有效的缓解了交通拥堵、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其中的OBU具有车辆信息及用户基本信息,在高速收费时,收费系统会根据OBU中的车型信息、车辆行驶距离等综合信息计算费用。
OBU在安装时采取一车一签的管理方式,为了避免用户私自转移OBU,每个OBU都具有拆卸失效的安全机制,但多数主流OBU仍采用机械防拆卸技术,用特殊的方法仍然可以使得OBU拆卸后不失效。在行驶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车型决定了收费的多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小型车标签被非法转移到大型车上使用的现象频有发生。
目前,对OBU非法性的识别可通过视频识别车型、车牌并与从OBU中读取到的车型信息或车牌号信息相比对的方法进行判断,但该方法因受视频识别速度、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其非法性的识别实时性与可靠性无从保证。
机动车电子标识(Electronic Regist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torvehicle,简称ERI),又称“电子车牌”,是车辆的“二代身份证”,具有信息量大、识读速度快、识读距离远等优点,利用专用识读设备可实现电子标识中信息的快速读取。目前公安部已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机动车电子标识将成为每台机动车必备的可信身份标识。机动车电子标识中同样具有车牌号等信息,可利用专用识读设备通过RFID识别技术以无线的方式快速、可靠读取,且不受光线、天气因素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确定车载单元的安全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协议与车辆的电子标识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获取车辆的电子标识信息,对所述电子标识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车辆的第一电子标识;
通过第二通信协议与车辆的车载单元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获取车辆的车辆信息,对所述车载单元中的车辆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车辆的第二电子标识;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向车辆的车载单元发送交互信息,以促使所述车辆单元基于所述交互信息生成第一响应消息,其中在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设置失效时间字段,所述失效时间字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在未接收到附加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的失效时间;
将所述第一电子标识和第二电子标识进行比较,当第一电子标识和第二电子标识不同时,促使车载单元根据第三通信协议向与车载单元一同被粘贴在车辆的预定位置处的易碎电子标签发送信号,以促使所述易碎电子标签基于所述第三通信协议的信号生成第三响应消息;
当预定时间内没有从所述车载单元接收到第三响应消息时,促使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处于失效状态,将车载单元的安全状态确定为非法状态。
当预定时间内从所述车载单元接收到第三响应消息时,促使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处于有效状态,将车载单元的安全状态确定为合法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2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