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1064.X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4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梅雁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雁航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01G22/22;A01M1/04;A01C1/00;A01C1/02;A01C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杨金淑 |
地址: | 2000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生态 种养蛙 稻米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种植田内建立人工湿地,并于紧邻该种植田位置建立种蛙养殖池;稻种处理,将水稻种子经处理后播种;秧田管理,将播种的水稻种子培育成秧苗;大田管理,将秧苗移栽至种植田进行培养;在秧苗返青后开挖连接种植田和人工湿地的蛙沟,投放100~200只/666.7m2黑斑蛙;蛙群管理,水稻生长中后期,捕捉部分黑斑蛙作为种蛙培养于所述种蛙养殖池内,剩余黑斑蛙在所述人工湿地和所述蛙沟内自行冬眠;收获谷粒。本发明采用在种植田中投放黑斑蛙的方法进行生态种养水稻,实现稻田病虫害的防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种养技术领域,涉及蛙稻米的种养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1110390472]公开了一种蛙稻米生态种养技术,该技术方案在大米生产技术全过程中不施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种植田的肥料主要为有机肥,如菜籽饼,前茬种植云英做绿肥,种植田的病虫草害防治主要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来解决,如稻田养蛙、放赤眼蜂、田间放置杀虫灯,采用苦参碱和印楝素等生物农药灭杀虫害严重的田块,田间繁育固氮蓝藻控制田间草害,田埂覆膜控制田埂草害。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在全程不施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大米稳产,但是在大田管理阶段通过在稻田内投放虎纹蛙控制田间害虫。虎纹蛙为变温动物,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适温范围较小,温度12℃时冬眠,35℃高温时死亡。一般水稻种植区虎纹蛙无法自行过冬,不能自行繁殖生存,采用此技术种植需要每年往稻田内投放虎纹蛙,增加生产成本。虎纹蛙回收率极低而且养殖繁育人工成本很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稻田的产值收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绿色生态种养蛙稻米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蛙稻米种植过程中成本高,种蛙回收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种植田内建立人工湿地,并于紧邻该种植田位置建立种蛙养殖池;
(2)稻种处理,将水稻种子经处理后播种;
(3)秧田管理,将播种的水稻种子培育成秧苗;
(4)大田管理,将秧苗移栽至种植田进行培养;在秧苗返青后开挖连接种植田和人工湿地的蛙沟,投放100~200只/666.7m2黑斑蛙;
(5)蛙群管理,水稻生长中后期,捕捉部分黑斑蛙作为种蛙培养于所述种蛙养殖池内,剩余黑斑蛙在所述人工湿地和所述蛙沟内自行冬眠;
(6)收获谷粒。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人工湿地设置在种植田中心位置,人工湿地内种植有净化植物,所述净化植物包括芦苇、美人蕉、水葱、再生花、菖蒲或香蒲中至少一种。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稻种处理依次包括:
选种;
晒种,将选好的种子择晴天晒种1~2天;
浸种,晒种后将种子浸泡在混合药液中48~60h,期间上下翻动数次;
催芽,将经过浸种后的稻种沥干进行催芽。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混合药液由菌虫清和吡虫啉混合后加水配制而成。
在上述的生态培养蛙稻米的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秧田管理包括:
封膜保墒,人工播种后秧盘覆土后,秧田及时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并迅速排放,同时及时盖无纺布,控温、保湿促齐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雁航,未经梅雁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1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