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入口电动蝶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7820.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9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夏文龙;华秀明;梅玲;张舟;熊春林;刘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F16K1/226;F16K1/32;F16K1/48;F16K27/02;F16L23/22;B01D35/02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朱海琳 |
地址: | 2242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口 电动 | ||
本发明属于阀门领域,尤其为一种入口电动蝶阀,包括蝶阀壳体,所述蝶阀壳体的两侧安装有螺丝,所述蝶阀壳体的底部连接有U型把手,使本装置易于移动安装,所述蝶阀壳体的上方安装有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连接有阀轴,所述阀轴通过限位螺丝和限位槽固定连接有蝶阀板,该结构能够对易于损坏的弹性密封圈一进行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所述蝶阀板的外边安装有弹性密封圈一,所述弹性密封圈一连接有陶瓷密封圈,弹性密封圈三能够增加与陶瓷密封圈的贴合力,提升过滤结构的密封性,所述过滤结构安装在陶瓷密封圈的侧面,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有弹性密封圈二、弹性密封圈三、过滤网,能有效减少蝶阀壳体内部各密封件的磨损,提升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入口电动蝶阀。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阀门的发展,国内外有很多知名阀门企业生产电动阀门,电动蝶阀是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重要执行单元,它属于电动阀门和电动调节阀中的一个品种,广泛用于纺织、电站、石油化工、供热制冷、制药、造船、冶金、轻工、环保等领域,该产品可用做管道系统的切断阀,控制阀和止回阀。完整的手动控制装置,电动或气动传动装置,可以满足不同工况具体条件,符合最严格的质量要求,能够非常持久的应用,特别是在冶金钢铁,船舶行业,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
电动蝶阀启闭方便迅速、省力、流体阻力小,可以经常操作,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可以运送泥浆,在管道口积存液体最少,低压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且拥有良好的调节性能。
现有的蝶阀的阀板与阀体之间往往通过阀座以及压圈这两种部件连接,压圈为橡胶材质的,粘接于阀座的外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压圈易移动,导致整个蝶阀的密封性较差,缩短了蝶阀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管道内常常携带有泥沙等杂质,会在长期的使用中对阀体及阀体的密封件造成磨损,影像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入口电动蝶阀,具有使用简单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入口电动蝶阀,包括蝶阀壳体,所述蝶阀壳体的两侧安装有螺丝,所述蝶阀壳体的底部连接有U型把手,所述蝶阀壳体的上方安装有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转动连接有阀轴,所述阀轴通过限位螺丝和限位槽固定连接有蝶阀板,所述蝶阀板的外边安装有弹性密封圈一,所述弹性密封圈一连接有陶瓷密封圈,所述过滤结构安装在陶瓷密封圈的侧面,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有弹性密封圈二、弹性密封圈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U型把手为U型结构;通过在蝶阀壳体的底部安装U型把手,能够使该装置的安装移动变得轻松省力。
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圈一的外壁与所述蝶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弹性密封圈一具有压缩性,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轻微的弹性形变,增加与蝶阀壳体内壁的贴合力,进而提升装置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圈一为氟橡胶圆环;所述蝶阀板可与阀轴进行拆离,进而对弹性密封圈一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圈三为氟橡胶圆环,安装在过滤结构的一个底面上;所述弹性密封圈三能够在管道内因液体流动产生的压强作用力下,产生轻微的弹性形变,增加与陶瓷密封圈的贴合力,进而提升过滤结构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圈二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过滤结构的曲面的两端,所述弹性密封圈二的外径略大于该装置连接的管道的内径1—2mm;所述弹性密封圈二能够提升过滤结构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安装在过滤结构的另一个底面上,且过滤网的直径与过滤结构底面的直径相同;通过在过滤结构的另一个底面上设置过滤网,能够在不影响本装置开关使用的前提下对管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有效减少蝶阀壳体内部各密封件的磨损,提升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7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