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7119.X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3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解付兵;刘学鹏;陈宪;刘坚;刘宜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景翌湘台环保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圳粤鹏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4;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长沙德恒三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9 | 代理人: | 陈艳 |
地址: | 411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废水 油污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斗和设置于锥形斗底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所述锥形斗包括连通设置的分离区和超声区,分离区顶部侧边设置有用于回收油相的第一出料口和用于回收除油后水相的第二出料口,分离区底部侧边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连接第一导料管,第一导料管延伸至锥形斗内部并开口朝下设置;所述超声区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超声区底部侧边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压缩空气进口与第二导料管连接,第二导料管延伸至锥形斗内部并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导料管末端的微孔曝气盘;第二导料管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微孔曝气盘产生气泡并进一步在超声区形成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在分离区吸附抛光液废水中的油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超声区包括低频超声区和高频超声区,所述微孔曝气盘产生的气泡依次经过低频超声区和高频超声区,其中低频超声区外部设置有低频超声波发生器,高频超声区外部设置有高频超声波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斗的锥角为20~45度,锥形斗的分离区由底部向上其横截面依次增大,锥形斗的超声区由底部向上其横截面维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管末端距离超声区顶部距离为3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为溢流口,第一出料口距锥形斗顶部距离小于第二出料口距顶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有对应的挡油装置,挡油装置包括由L形导流板以及竖向挡板构成的出料腔,出料腔与第二出料口连通,所述竖向挡板顶部与锥形斗顶部齐平,竖向挡板靠近锥形斗内壁一侧设置,竖向挡板底部与L形导流板顶部齐平并错开设置。
7.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微纳米气泡制备: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导料管输送至微孔曝气盘而制备成直径小于5毫米的气泡,气泡在超声区进一步形成直径为500纳米~5微米微纳米气泡;
2)气液混合:抛光液废液通过所述第一导料管进入分离区底部并与步骤1)中的微纳米气泡混合,气液混合过程中,微纳米气泡吸附抛光液废液中的微纳米油团形成混合油相;
3)油相分离:混合油相密度远低于油密度,混合油相上升进入分离区上部,混合油相从第一出料口流出,除油后的水相从第二出料口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超声区包括低频超声区和高频超声区,低频超声区的超声波频率范围为20~35KHZ,微孔曝气盘产生的气泡在低频超声区的作用下直径降低至10~100微米,高频超声区的超声波频率范围为45~80KHZ,在高频超声区气泡直径继续下降至500纳米~5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抛光液废液通过所述第一导料管进入分离区底部时,出口液体流速为0.1~1米/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混合油相上升至分离区顶部过程时,混合油相的上升速度为第一导料管出口料液流速的0.2~0.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景翌湘台环保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圳粤鹏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景翌湘台环保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圳粤鹏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71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