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公路桥梁板式伸缩缝的位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4885.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素霞;张大卫;陶斌;张瑞斌;聂龙飞;袁飞;王志福;刘坚;梁志成;高震宇;高月秋;赵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6 | 分类号: | E01D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郝彦东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公路 桥梁 板式 伸缩缝 位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公路桥梁板式伸缩缝的位移装置,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上部由边梁和中梁组成,中部为滑移压紧控制系统,下部为支撑滑道,上中部采用焊接方式组合在一起,中下部采用螺栓压紧方式组合在一起。本发明采用了多个滑动面,保证了各梁的多方向移动,位移时可通过水平安装的控制弹簧调节各梁位移均匀性,由于该发明采用整体式结构,多点支撑,传力效果好,结构稳定,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根据桥梁的实际伸缩位移量,本发明可通过增减中梁数量满足设计需要,可通过嵌在各型钢间的控制弹簧和锁紧螺杆调节出厂缝宽,极大方便生产加工和安装时的参数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公路桥梁板式伸缩缝的位移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板式伸缩缝具有的埋置深度浅,行车舒适性好,在公路桥梁建设中被普遍采用。早期的板式伸缩缝主要是指锯齿形伸缩缝,由两块具有阴阳锯齿形的钢板行车主体,两块钢板各自安装在桥梁梁板的两侧,桥梁伸缩式依靠两块板的阴阳齿拟合移动满足桥梁路面在温度变化时的连续,随着公路建设技术的提高,这种结构不能满足桥梁位移量需求,发展出了跨越式梳形齿板缝,原来的相同尺寸的齿板变成了大小齿板,小齿板为固定式,大齿板为活动式,由原来的整体式衍化为分段式结构。随着国内更大桥梁建设发展,跨越分段式成为主流结构形式,稍有不同的是,在跨越板(大板)的锚固形式上略有区别,多向变位梳型板式伸缩装置主要由大齿板、小齿板(固定齿板)、防水带、滑移面及连接锚栓组成,大齿板采用跨越式,在桥梁的一端用连接锚栓与桥面连接,较大位移量的伸缩缝除用螺栓连接外,增加了转动轴或可满足大齿板微量转动的结构形式,另一端为梳齿形状搭接在另一端的桥面上,底部用不锈钢板形成滑移面,小齿板用连接螺栓固定在前面上,与大齿板形成阴阳梳齿,相互拟合移动,满足桥梁伸缩需要。但由于存在先天性的锚固体系单薄,使用寿命不长,同时采用的阴阳齿限制了桥梁的横向位移,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卡死、断齿、钢板松动脱落现象较多,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及通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公路桥梁板式伸缩缝的位移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公路桥梁板式伸缩缝的位移装置,包括:
上部,由边梁、中梁、内梁和密封胶带组成,边梁为C型钢或F型钢,中梁采用王字型钢,型钢之间嵌入V型密封胶带;
中部为滑移压紧控制部件,由支撑部件和控制组件组成,其中:
支撑部件由边梁连接架、压紧支撑、压紧梁、压紧支撑副、中梁连接架、内梁连接架和压紧螺栓组成,边梁连接架与滑道直接焊接,中梁连接架和内梁连接架套在压紧梁上,依靠压紧支撑副紧贴在滑道上,压紧支撑副为两个相同的橡胶支撑,安装在中梁连接架和内梁连接架底板的两面,有四氟板的一面紧贴压紧梁和滑道形成滑移面,压紧梁的一端伸入边梁连接架,通过压紧支撑由螺栓压紧在滑道上,另一端通过压紧支撑由螺栓压紧在滑道上;
上部与中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边梁的底面贴紧边梁连接架焊接,中梁在中梁连接架安装位置上切出相同尺寸的开口,中梁连接架嵌入后与中梁焊接在一起;
下部为滑道,在位于支撑部件的位置的滑道为长条形状,表面为不锈钢滑动面,两个滑道中间设置防漏浆护板,上部和中部由压紧梁两端的压紧螺栓压紧在滑道上,形成整体部件。
进一步的,控制组件由控制弹簧和锁紧螺杆组成,安装于上部,由聚氨酯材料制作的控制弹簧水平安装于各中梁的腹板位置,通过锁紧螺杆穿在一起,由锁紧螺杆一端的螺母压紧。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采用多个滑动面保证了各梁的多方向移动,位移时可通过水平安装的控制弹簧调节各梁位移均匀性,由于采用整体式结构,多点支撑,传力效果好,结构稳定,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根据桥梁的实际伸缩位移量,本发明可通过增减中梁数量满足设计需要,可通过嵌在各型钢间的控制弹簧和锁紧螺杆调节出厂缝宽,极大方便生产加工和安装时的参数调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交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4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