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管板类锻件的锻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1963.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2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徐静皋;要翀;刘军;吴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强隆铸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B21J5/06;B21J5/08;B21K2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汉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2 | 代理人: | 葛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管板类 锻件 锻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管板类锻件的锻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炼钢铸锭;步骤二,加热锻造;步骤三,锻后冷却;步骤四,锻件检查;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下料,按照锻造所需要的规格尺寸制备原毛坯,将处理后的毛坯采用电炉进行加热;将步骤一中的钢锭进行过火锻造处理,倒棱拔钳口,将锭身滚一圈,倒棱拔钳口,将锭身滚一圈,然后使钢锭放置在电炉内部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为1180‑1240℃,通过安装的水泵对水槽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循环,避免了产生粗晶现象,晶粒度超标的问题;同时利用对毛坯采用旋转镦粗法以及采用球面砧进行中心压窝,降低了毛坯材料表面和心部产生裂纹;同时利用对毛坯的多处加温,避免了铸件的冷却不利于锻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件锻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管板类锻件的锻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其中在对大型管板类锻件进行锻造的过程中,由于大型管板类锻件的锻造的过程中锻造成形困难,材料表面和心部易产生裂纹,且易产生粗晶现象,晶粒度超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管板类锻件的锻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管板类锻件的锻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炼钢铸锭;步骤二,加热锻造;步骤三,锻后冷却;步骤四,锻件检查;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下料,按照锻造所需要的规格尺寸制备原毛坯,将处理后的毛坯采用电炉进行加热;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将步骤一中的钢锭进行过火锻造处理,倒棱拔钳口,将锭身滚一圈,然后使钢锭放置在电炉内部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为1180-1240℃,随后将加热后的钢锭采用上、下V型宽砧,先对钢锭的一圈进行小压下量,然后加大变形量进行拔长,直到拔到规定的尺寸,然后热剁下料,且必须整体开坯拔料,若拔料失败,应该整体回炉加热,随后通过采用旋转镦粗法从外向里进砧,最后将中心压实,然后翻转180°进行反面压实,再配合采用球面砧进行中心压窝,然后将周围旋转碾压平整,随后使钢锭放置在电炉内部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为1080-1020℃;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将加热后的毛坯放置在水槽内进行快速冷却;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将步骤三中冷却后的锻件进行检验,将检验合格后的锻件入库保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加热温度为600-650℃,加热保温时间为125-135min。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对原毛坯进行除锈、除表面缺陷和防氧化处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热剁料的高径比为2.2:1以内。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的V型宽砧角度为130-14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采用旋转镦粗法的进给量为280-320m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的水槽安装有两台水泵,以1800m³/h的流量将水抽入水槽内进行循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对锻件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强隆铸锻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强隆铸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