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SDN时延感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00281.9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煌;庄丹娜;唐豪;汤中运;王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43/0852 | 分类号: | H04L43/0852;H04L41/14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sdn 感知 方法 | ||
1.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SDN时延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SDN网络用户业务流大小、网络资源、网络拓扑环境特征信息进行网络序列建模,所述网络资源包括可用带宽资源,通过TensorFlow框架中的TFRecord格式存储和读取样本数据;
步骤2:构建图神经网络模型,所述图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由门控循环单元(GRU)、自编码器、多层感知机构所构成的三级级联神经网络模型;
所述图神经网络模型具体级联结构如下:
第一层即消息传递阶段,通过GRU神经网络对SDN网络中链路和路径进行状态感知,即时延感知,此层以SDN网络中环境特征信息特征向量为输入,然后经由隐藏层中的GRU神经单元抓取链路、路径以及网络路由拓扑之间的依赖关系,再对网络中的路径和链路的时延信息进行计算与更新;
第二层自编码器对GRU神经单元所获得的输出进行重构和提取抽象特征,该层是一种无监督学习过程,无需知道数据的标签即可完成训练,即该层可以在无监督的条件下完成对输入数据的特征提取和重构;
第三层采用多层感知机的隐藏结构读取时延信息,得到最终结果;
步骤3:使用步骤1的样本数据对图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图神经网络模型;
步骤4:通过SDN控制组件将实时采集的网络数据输入到步骤2训练完成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出为链路和路径的网络延迟估计值,在图神经网络模型中对数据进行时延感知的过程具体如下:
所述图神经网络模型包括消息阶段和读出阶段,消息阶段包含转换和输出两个处理过程,经由消息阶段后,读出阶段负责对状态聚合输出预测值,即网络延迟估计值,具体公式如下述:
其中Mt为转换函数,为转换后的更新函数,Ut为输出函数,Re为读出函数,n,u为节点,t为时间,为节点n,u的状态,ne[n]为节点n的邻接节点,e(n,u)为n,u的边,G代表计算网络全图的特征向量,为读出的网络时延预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SDN时延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数据采用KDN(Knowledge Defined Networking)网络建模开源数据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SDN时延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序列建模具体如下:
(1)对于一个连接关系矩阵为C、路由配置矩阵为RC、可用带宽资源矩阵为B以及负载矩阵T的SDN网络,其链路集合表示为C={ci,j|i≠j;i,j=1,2,3,…,n},其中i,j代表两个节点,链路ci,j的情景信息特征公式如下述:
假设一条由m条路径组成的路由路径pk的情景信息特征为则可以将该路径表述为一个链路集合,具体公式如下述:
描述整条路径的情景信息特征的公式如下述:
其中|pk|表示路径pk的长度;
(2)时延信息为情景状态特征之一,为了感知SDN时延,路径pk的时延计算公式如下述:
其中表示处于路径pk上的第m条链路上的时延;可将路径pk和链路ci,j的状态信息即时延信息表示为矢量在神经网络的参数传播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路径的状态属性与路径所包含的所有链路状态属性相关;
2)链路的状态属性与链路所处所有路径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SDN时延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神经网络模型以MPNN消息传递机制和RouteNet架构为基础,并以此来感知网络中的时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SDN时延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转换函数即消息传递机制更新图状态的数学处理过程;该过程主要涉及一个转换函数,此函数可以将节点的特征和边的特征作为输入并输出新的更新状态;最后再由输出函数处理更新状态和特征,产生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SDN时延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神经网络的框架为消息传递神经网络,该框架假设边缘特征非离散,并将GNN处理过程分为消息阶段和读出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02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住区用户的健康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不同编程语言的转换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