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灵敏度差动式光纤F-P微振动传感器及其解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9409.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4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傅海威;常会敏;雍振;丁继军;尤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9/00 | 分类号: | G01H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晓晓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敏度 差动 光纤 振动 传感器 及其 解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灵敏度差动式光纤F‑P微振动传感器及其解调方法,金属套管的一端开设有凹腔,反射膜片设置于金属套管该端的端部,所述凹腔作为第一F‑P腔,金属套管该端的端部连连接有光纤支撑架,第二单模光纤安装于所述光纤支撑架,第二单模光纤的端部正对反射膜片的中心,第二单模光纤与反射膜片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二F‑P腔;金属套管另一端的断面向内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单模光纤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凹腔连通,第一单模光纤设置于所述通孔中,第一单模光纤的端部正对反射膜片的中心;第一F‑P腔与第二F‑P腔的干涉谱线的漂移位移相等,但漂移方向相反。由于具有两个F‑P腔体,因此本发明的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的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技术领域,涉及在线检测技术,更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度差动式光纤F-P微振动传感器及其解调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纤传感器由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灵敏度高、反应迅速、抗电磁干扰强等独特的优势而迅速发展,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各个领域。根据原理的不同,将光纤传感器分为迈克尔逊型、马赫-曾德型、萨格纳克型和法布里-珀罗(F-P)型,其中F-P型相对于其它三种来说,具有制作简单、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F-P的光纤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是提高系统灵敏度关键的一部分,目前已报道的结构主要有两类:基于膜片式的光纤传感器、基于悬臂梁的光纤传感器,传感的基本原理都是当外界因素导致F-P的腔长,或者F-P腔内部光束的波长等参量发生变化时,干涉条纹也会随之变化,通过解调干涉条纹的变化,即可得到待检测信号。其中基于膜片式传感器的结构都很相似,通过光纤端面与膜片内表面形成F-P腔,不同点只是膜片材料以及制作工艺的区别,并且该结构在土木工程、工业工程、安全、航空航天的领域,由于环境恶劣,对微弱振动的检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现有的光纤传感器灵敏度还不够高,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亟需一种灵敏度更高的光纤传感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高灵敏度差动式光纤F-P微振动传感器及其解调方法,本发明的传感器的灵敏度更高。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灵敏度差动式光纤F-P微振动传感器,包括第一单模光纤、第二单模光纤、金属套管、反射膜片和光纤支撑架;金属套管的一端开设有凹腔,反射膜片设置于金属套管该端的端部,所述凹腔作为第一F-P腔,金属套管该端的端部连连接有光纤支撑架,第二单模光纤安装于所述光纤支撑架,第二单模光纤的端部正对反射膜片的中心,第二单模光纤与反射膜片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二F-P腔;
金属套管另一端的断面向内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单模光纤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凹腔连通,第一单模光纤设置于所述通孔中,第一单模光纤的端部正对反射膜片的中心;
第一F-P腔与第二F-P腔的干涉谱线的漂移位移相等,但漂移方向相反。
优选的,第一F-P腔的腔长与第二F-P腔的腔长相等。
优选的,第一F-P腔的腔长与第二F-P腔的腔长为80-100μm。
优选的,金属套管上在凹腔处开设有气孔。
优选的,反射膜片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片。
优选的,反射膜片的厚度为9-11μm。
优选的,金属套管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凹腔为与金属套管同轴的圆形凹腔;金属套管的另一端为实心部,所述通孔设沿实心部的轴心设置,所述反射膜片的形状为圆形。
所述高灵敏度差动式光纤F-P微振动传感器的解调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94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