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5545.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8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高良军;窦道阳;董丽颖;张红玉;竺振宇;龙运前;郑贤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1/72;F24F11/89;F24F13/10;F24F1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丁昱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 空气 净化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包括罐体、催化剂网和紫外灯,催化剂网和紫外灯设于罐体内,催化剂网上设有光催化剂,罐体内设有催化腔和充有水的注水腔,催化腔位于注水腔上方,催化腔与注水腔间通过隔板分隔,罐体上还设有进气管和可断续排气的出气管,进气管自罐体外贯穿催化腔延伸至注水腔内,出气管自罐体外延伸至催化腔内,催化剂网和紫外灯位于催化腔内,隔板朝向催化腔的一侧设有与注水腔连通的气孔。本发明将净化后的空气断续输出,使得待净化空气能在催化腔中停留更长时间,更充分地进行净化,从而改善空气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在环保问题日益严峻的现状下人们开始关注室内小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采用各种各样的空气净化设备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现有空气净化设备中有一类产品较为常见,即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以纳米二氧化钛为催化剂,通过紫外光激活,产生游离电子及电子空穴,生成极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破坏细菌、病毒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摧毁它们的遗传物质,最终将细菌、病毒杀灭;同时还有极强的去污、除臭功能。现有技术中的光催化净化器工作时,待净化的空气由进气口进入,通过光催化网后,由出气口排出,这个过程中,待净化的空气与光催化网的接触时间短,空气中的某些细菌难以彻底地被杀灭,因此空气净化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生产、研究单位提出了其它技术方案,如公开号为CN108889120A的发明专利于2018年11月27日公开了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包括:箱体、分隔网、光催化剂和光源。其中: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口。分隔网其为网状结构,分隔网设置于箱体内部,分隔网与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外腔,分隔网、箱体的顶部和及箱体的底部之间围合成内腔,进气口设置于的内腔处,出气口设置于外腔处。光催化剂设置于外腔内;光催化剂为负载在陶瓷上形成BiOBr/BiOI复合光催化剂。光源设置于箱体的底部和/或顶部且位于箱体的内部。本发明提供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空气净化。但该发明用陶瓷颗粒作为光催化剂的载体,堆积的陶瓷颗粒虽有利于延长待净化的空气与光催化剂的接触时间,但接触面积减小了,对净化效率仍会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现有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使用时由于待净化的空气与光催化网的接触时间有限,空气净化效果不理想,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延长待净化的空气的处理时间,改善空气净化效果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包括罐体、催化剂网和紫外灯,催化剂网和紫外灯设于罐体内,催化剂网上设有光催化剂,罐体内设有催化腔和充有水的注水腔,催化腔位于注水腔上方,催化腔与注水腔间通过隔板分隔,罐体上还设有进气管和可断续排气的出气管,进气管自罐体外贯穿催化腔延伸至注水腔内,出气管自罐体外延伸至催化腔内,催化剂网和紫外灯位于催化腔内,隔板朝向催化腔的一侧设有与注水腔连通的气孔。本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工作时,待净化的空气通过气泵沿进气管抽入注水腔,空气中的固态颗粒物可在水中悬浮或沉降,完成气体中颗粒物的过滤截留,实现固-气分离,空气得到初步净化,然后从水中逸出,经气孔进入催化腔,在催化腔中进行光催化处理,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小分子,得到更为彻底的净化。出气管断续排气而不是连续排气,使得待净化空气能在催化腔中停留更长时间,更充分地进行净化,从而改善空气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5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