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成像导管的弹簧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4990.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F16F15/04;A61B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覃迎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六联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成像 导管 弹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像导管的弹簧管,其包括弹簧管本体和内衬管,所述内衬管的前端嵌套在弹簧管本体尾端的内腔中,与弹簧管本体内腔的内壁接触,所述内衬管的后端露出弹簧管本体,所述弹簧管本体的尾端与内衬管的外侧设有包塑层;所述内衬管在靠近弹簧管本体尾端的部分与弹簧管本体的尾端之间通过内包塑层连接,所述内包塑层与包塑层连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弹簧管的后端的包塑结构在兼顾强度保护弹簧管在运动时不受其他密封件的挤压的同时,还具有自润滑效果,保证弹簧管在密封件的挤压下仍能均匀传动,将线接触改变为面接触,不产生应力集中点;且提高了密封结构之间的润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成像导管的弹簧管。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成像导管中,弹簧管是成像导管的核心部件之一,弹簧管起到在成像导管工作时在导管的管腔内进行高速回拉和推送、旋转等运动。而为了保持运动过程中弹簧管的传动性能,现有技术中采用弹簧管的后端与不锈钢管通过激光焊接工艺进行套接固定。但是这种结构和方法导致焊接点集中在不锈钢管的端口位置,在弹簧管的高速旋转并回拉、推送时应力也集中在焊接点处,导致焊接处非常容易断裂,导致成像导管不能获取图像。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像导管的弹簧管,解决了焊接点处的应力集中容易断裂等问题。
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成像导管的弹簧管,其包括弹簧管本体和内衬管,所述内衬管的前端嵌套在弹簧管本体尾端的内腔中,与弹簧管本体内腔的内壁接触,所述内衬管的后端露出弹簧管本体,所述弹簧管本体的尾端与内衬管的外侧设有包塑层。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管本体为多层弹簧管本体。
采用此技术方案,内衬管嵌套在多层弹簧管内腔中,其内部中空,可使光纤或线缆从其中通过,内衬管支撑弹簧管本体,使其在注塑时仍能保持平直,不会被塑流冲击而产生变形。包塑层增强了弹簧管尾端的硬度,使其在密封件的挤压下不发生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管在靠近弹簧管本体尾端的部分与弹簧管本体的尾端之间通过内包塑层连接,所述内包塑层与包塑层连接。
采用此技术方案,包塑层包覆于内衬管、多层弹簧管外部,长度不短于内衬管,且内包塑层位于内衬管与弹簧管本体之间,实现弹簧管本体、内衬管、包塑层三者之间的紧密联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管在靠近弹簧管本体尾端部分与弹簧管本体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内包塑层通过加热包塑层的材料流入弹簧管本体与内衬管之间的间隙冷却后形成。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包塑层的塑流顺利流入弹簧管本体与内衬管之间,塑流固化后即可将紧密地将弹簧管本体固定在包塑层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管在靠近弹簧管本体尾端部分的外径小于与内衬管的头端的外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管为前端粗后端细的管状结构、后端粗前端细的管状结构、两端粗中间细的管状结构、两端细中间粗、多台阶的管状结构或分段变径的管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管也可以为其他类似特征进行排列组合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管的尾端一侧和/或中部与弹簧管本体接触的部位设有向外径向延伸的支撑筋。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筋为四个或以上,所述支撑筋呈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管的头部为锥体结构。头端有一定锥度,可使内衬管更加容易进入弹簧管内,便于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49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隧道渗漏速率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漂浮式光伏模块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