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职住地提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4758.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宇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炬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28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住地 提取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职住地提取方法。本方法根据车厂提供的私家车GPS记录以及部分车主的居住地和工作地,提取其中有效信息;通过地图匹配算法把GPS记录映射为车辆行驶经过的路链;取出首尾路段进行基于路网拓扑距离的空间聚类;然后结合已知的用户职住地信息,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判别用户职住地的决策树模型,根据模型进一步判别空间聚类结果是否属于用户职住地。车厂利用识别出的用户职住地信息,可以优化服务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还可以对用户开展更准确的营销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职住地提取方法,特别是一种依靠GPS数据的职住地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判断用户职住地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例如,首先根据用户停留点的GPS定位匹配到对应住宅或商圈,然后对GPS点进行空间聚类排除噪声,最后根据停留时间等阈值进一步从聚类结果中筛选用户常驻住宅或商圈。
随着当前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车厂日渐积累了大量私家车主的出行GPS记录。针对出行GPS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挖掘,从中提取用户的职住地信息,日益成为车厂的痛点,能够帮助车厂优化服务,提升竞争力,开展更有效的营销。
对于车企而言,若希望提高用户体验,在汽车上没有手机信令的基础上,如何基于车辆的GPS数据实现职住地提取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上述手机信令的方法不适合直接应用于车辆进行职住地提取,原因如下:
1、手机信令数据的原理是基于停留点进行提取,认为这些点是职住地,但是车辆GPS提取的停留点大部分是等候红绿灯的位置,并非是职住地;
2、若仅考虑车辆GPS中行程的起终点的GPS数据,因为车辆在起终点处的速度较慢,GPS数据有时存在较大的定位误差;
3、手机信令数据的聚类是采用GPS点的球面距离聚类,但由于车辆在路网上行驶,直接使用GPS点的球面距离进行聚类不合理,并未考虑车辆的轨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职住地提取方法,用于解决传统的手机信令职住地提取方法不适用于车辆GPS数据进行职住地提取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职住地提取方法,包括,
采集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
采集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职住地信息,所述第一职住地信息为先验信息;
根据DBSCAN算法,将车辆的每段行程中的起始路段和终止路段进行空间聚类,获得第一聚类结果;
根据第二数据建立决策树模型,并根据第一聚类结果判断第一聚类结果中的簇中心是否为职住地。
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职住地提取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第一职住地信息,所述第一职住地信息为先验信息;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DBSCAN算法,将车辆的每段行程中的起始路段和终止路段进行空间聚类,获得第一聚类结果;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建立决策树模型,并根据第一职住地信息和第一聚类结果判断第一聚类结果中的簇中心是否为职住地。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职住地提取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炬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炬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47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