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组交互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3176.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3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组 交互 方法 电子设备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编组交互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编组交互方法包括:接收用户对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图标的合并指令;控制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图标在触摸屏的同一触控区域进行显示且显示为设备组图标,并生成设备列表后进行存储,设备列表包括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识别码以及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的设备分类信息;接收用户对设备组图标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和设备列表发送至服务器,以允许服务器对设备列表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出的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设备分类信息选择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或者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家居中央控制设备。本申请能够便于用户在智能家居APP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提升操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组交互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家居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的出现使得用户能够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对家中的设备进行控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现有智能家居APP当用户需要批量操控一批设备时,需要在APP内逐一寻找到对应的设备然后再操控,用户体验极差,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编组交互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能够便于用户在智能家居APP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提升操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编组交互方法,应用于智能家居应用程序的交互,该编组交互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图标的合并指令;电子设备控制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图标在触摸屏的同一触控区域进行显示且显示为设备组图标,并生成设备列表后进行存储,设备列表包括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识别码以及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的设备分类信息;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设备组图标的控制指令;电子设备将控制指令和设备列表发送至服务器,以允许服务器对设备列表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出的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设备分类信息选择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或者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家居中央控制设备。
其中,设备分类信息用户指示智能家居设备是否具备与服务器的通信能力,根据解析出的各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设备分类信息选择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或者智能家居设备的智能家居中央控制设备的步骤包括:在智能家居设备的设备分类信息指示智能家居设备不具备与服务器的通信能力时,将控制指令和智能家居设备的识别码发送至智能家居中央控制设备;在智能家居设备的设备分类信息指示智能家居设备具备与服务器的通信能力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智能家居设备。
其中,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图标的合并指令的步骤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将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图标拖动至重合的合并指令。
其中,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图标的合并指令的步骤之前,编组交互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的进入设备编组的触控指令。
其中,接收用户的进入设备编组的触控指令的步骤包括:接收用户长按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图标中的任意一个图标的触控指令。
其中,将控制指令和智能家居设备的识别码发送至智能家居中央控制设备的步骤之后,编组交互方法还包括:由智能家居中央控制设备将控制指令转发给对应的智能家居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星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3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